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50130-2016 海 南 DB46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T 368—2016 睡莲(切花)栽培技术规程 2016 - 05 - 31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8 - 24 实施 发 布 DB46/T 368—2016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荣丰花卉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映华,王甲启,肖金凤,方明东。 I DB46/T 368—2016 睡莲(切花)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该标准规定了与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切花)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场地选择、园区 规划、种苗、种植及管理、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睡莲切花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3 场地选择 3.1 地形环境 应选择低洼地、沼泽地、水田等有排水高差的环境。 3.2 种植场地 3.2.1 土壤条件 富含腐殖质、结构良好的园土或池塘淤泥。 3.3 水源 水质清洁,无污染,符合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的要求。 4 园区规划 1 DB46/T 368—2016 4.1 分区与道路设置 根据地形地貌设置种植池分布、道路系统等,方便采摘管理。 4.2 栽培设施建设 4.2.1 种植池 种植池面积 10 亩左右。池的周围用沙土或泥石夯实筑堰,堰底宽 3 左右,堰面宽 2 m 左右,堰高 1 ~1.2 m,堰坡度约 45 度。池底经推土机平整后,填上厚 30 cm 左右的土壤层,并对土壤层三犁三耙, 然后按 10 kg/亩的用量洒熟石灰消毒,晒池 10-15 天后开始灌水。 4.2.2 排灌系统的安装 在修建池堰时,根据种植池的地势,在进水和排水方向的池堰中各安埋一条250 mm的PVC管,管上必须 安装控制阀门。进水方向的PVC管穿越池堰上部,进水口与供水的水渠联通。排水方向的PVC管穿越池堰 底部,池内侧的进水口应略低于池底。 4.2.3 建包装房 热镀锌钢管构架,圆拱顶,跨度5 ~6 m,高度4 ~5 m,拱顶用薄膜和荫网覆盖,根据生产规模决 定包装房的大小,可单拱或多拱。搭建包装房,可以起到遮阴、遮雨、挡风、便于采收包装。 5 种苗 5.1 品种选择 蓝睡莲(N.caerulea Sav.)、埃及白睡莲(N.lotus L.)、红花睡莲(N.rubra Roxb.)、墨西哥 黄睡莲(N.mexicana Zncc.)。 5.2 种苗规格 水体内叶柄自然长度大于30cm,叶片数大于4片,根系完好的种苗。 5.3 剪取种苗 取苗要迅速,放在阴凉处并用棉布盖住保湿; 种苗剪取后,将原来的老根全部拔除;剪苗过程中, 不合规格的种苗坚决剔除。 2 DB46/T 368—2016 6 种植管理 6.1 水位控制 种苗种植一个月内,水位应控制在20 ~30 cm,以水面不浸没睡莲叶片为宜; 种植3个月后水位应 控制在40 ~60 cm为宜,水位随植株生长逐渐提升。 6.2调节池内水体酸碱度 每两个月一次对种植池内的水抽样,检测和记录pH值。若pH值不在6.5~7.0范围内,则采取换水方 法调节,或者用熟石灰/弱酸盐进行调节,pH值高于7.0时对池内水体洒熟石灰,pH低于6.5时对池内水 加弱酸盐。 6.3 种植时间与密度 种植时间为每年3~4月份最佳。株行距为1 m ×2 m,亩植约350株。 6.1 种植方法 当天取的种苗当天种植,种植时要拉线,在线上每1 m处帖上胶布作为标记,根据标记进行种植, 种植时轻轻将种苗根部压进泥土不浮起即可,不可压得太深。 6.5 施肥 每2个月施一次低N高PK复合肥,施用量为5 kg/亩。选择天气晴朗时施用,施用时,工作人员用半 圆漂浮桶装肥料,穿戴水裤下水施肥,注意不要将肥料丢在睡莲根部,远离根部约40 cm即可。温度低 于15摄氏度,不要施肥,肥料应符合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 6.6 病虫害综合防治 6.6.1 农业防治 选用无病虫植株定植,将病虫叶剪去、经常性清理杂草,及时销毁病株等。 6.6.2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假死性、趋光性等特性防治害虫,如人工捕杀幼虫及蛹茧;人工捕杀、灯光诱杀成虫等。 6.6.3 化学防治 3 DB46/T 368—2016 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多雨季节最好选择早上进行,药剂符合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具体 防治方法见附录 A1、B1。 6.7 补苗修剪 种植后10天左右进行查苗,对已死亡的种苗进行补种;中后期植株密度过大,叶片相互交叉重叠, 可以叶片修剪进行处理;发现水体内有大浮萍等水生植物,要进行清除。 7 采收 整个花苞露出水面 3 cm,花苞饱满,用手捏花苞上部 2 / 3 位置,感觉柔软不硬实即可采摘;采 花时用双手握住花梗下部,直接拔取即可;每个采收者身上绑一个半圆漂浮桶,采收的睡莲花直接放入 半圆桶内,花梗长约 40 cm,花苞饱满,花梗粗壮,健康无病虫害。 采收后的花苞根据粗度大小分级捆扎, 10 支/扎;顶部花苞对齐,用红绳上下捆扎好后将基部用 利刀统一切整齐;花苞、花梗如果较脏,要进行清洗干净。 睡莲主要病害防治方法(附录 A1) 病害名 病害症状 防治方法 称 (1)在生长季节注意收集受害病残叶片深埋或烧毁; (2)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促进壮苗,可以减少发病; 病斑形状不定,叶片上初生出小水渍状黑斑, (3)发病严重时可喷洒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睡莲斑 后扩展成圆形至多角形,病斑边缘黑色带有黄 腐病 色晕圈。中间灰黑色有轮纹。病部易破碎或脱 或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36 %甲基硫菌灵悬 浮剂 500 倍液、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80 % 落,严重时叶片大部或全部变黑褐色腐烂。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约 10 天喷洒 1 次,连续喷 治 2~3 次。 (1)注意摘除染病残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病原; 病斑形状多变,有 S 形或蚯蚓状,褐色或黑褐 (2)在发病初期喷洒以下药物: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睡莲叶 色。坏死的叶部后期呈白色皱球状菌丝团,后 腐病 生成茶褐色的球状小菌核,发病严重时,叶片 倍液,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 800 倍液, 30 %碱式硫 酸铜悬剂浮剂 500 倍液。约 10 天喷洒 1 次,连续防治 2~3 变褐色并腐烂。 次。 4 DB46/T 368—2016 初生褐色小斑点,随后斑点逐渐扩•大成 10 睡莲炭 mm 以上的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色较暗。 疽病 传播途径:病菌在受害植株上以分生孢子层越 参考睡莲斑腐病防治 冬,由空气传播。 睡莲主要虫害防治方法(附录 B1) 虫害名称 虫害症状 防治方法 秋季成虫将乱产在梅、李、杏、樱桃的树枝或腋 蚜 虫 芽间越冬。翌年春季若虫孵化,行孤雌生殖危害并产 (1)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生有翅雌蚜,飞到睡莲、荷 (2)3 %啶虫脒乳油 1500 倍液; 行孤雌生殖危害并产生 有翅雌蚜,飞到睡莲、荷花及其它水生植物上危害, (3) 8 %阿维哒螨灵乳油 1000 倍 使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形,花蕾缩小。 危害状:初孵化出的幼虫也群集在叶片的上表面 斜纹夜蛾 啃食,只留下叶脉和下表皮.使叶片呈白一块绿一块。 (1) 利用该虫的趋光性,利用黑光灯诱杀; 3 龄幼虫后分散危害。将叶片吃成缺刻,残缺不全, (2)用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 倍液喷洒; 严重时叶片被啃吃光,甚至花蕾也被啃吃。 (3) 用 5 %甲维盐水剂 1500 倍液喷洒; 它们取食睡莲的嫩芽、叶片和根,严重时叶片被 害螺类 食得千疮百孔,残缺不齐,严重影响睡莲的生长和景 观。由于种苗常带有螺卵进入而繁衍。可以说在有睡 莲种植的地方。螺类是无处不在,全年危害。 (1) 人工捕杀及捡除螺卵。 (2) 每亩撒用茶籽饼 20 kg; (3) 每亩用 20 %贝螺杀稀释 1000 倍液喷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46-T 368-2016 睡莲(切花)栽培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3:48:4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