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2157576.1
(22)申请日 2022.08.16
(73)专利权人 苏州新至 远机器人有限公司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 镇
新塘路78 8号
(72)发明人 刘尚俊
(51)Int.Cl.
B24B 21/00(2006.01)
B24B 21/18(2006.01)
B24B 21/20(2006.01)
B24B 41/00(2006.01)
B24B 55/08(2006.01)
B24B 41/06(2012.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智能磨抛工
作站, 包括箱体、 机械手、 上下料机构、 集尘器及
磨抛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抛机构 包括机架、
两组打磨机构及多组浮动打磨头, 所述打磨机构
包括上传动轮、 下传动轮、 张紧轮及打磨带, 所述
打磨带绕设于上传动轮、 下传动轮及张紧轮的外
部, 所述机架前侧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转动安装有
上传动轴及下传动轴, 所述上传动轮安装于上传
动轴的端部, 所述下传动轮安装于所述下传动轴
的端部外表 面上; 所述下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
朝外延伸的延伸杆, 每组所述延伸杆的端部分别
设置于一组所述下传动轮的外端, 所述延伸杆的
外端安装有清理轮, 所述清理轮的外径大于所述
下传动轮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磨抛效率及
质量。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6页
CN 217966390 U
2022.12.06
CN 217966390 U
1.一种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包括箱体、 安装于箱体内机械手、 上下料机构、 集尘器
及磨抛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抛机构包括机架、 安装于机架上的两组打磨 机构及多组浮
动打磨头, 两组所述打磨 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两侧, 所述打磨 机构包括上传动轮、 下
传动轮、 张紧轮及打磨带, 所述打磨带绕设于所述上传动轮、 下传动轮及张紧轮的外部, 所
述张紧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侧部的后端;
所述机架前侧的上方及下方分别转动 安装有上传动轴及下传动轴, 所述机架内设有一
电机, 所述电机经皮带与所述下传动轴相连; 所述上传动轮安装于所述上传动轴的端部, 所
述下传动轮安装于所述下传动轴的端部 外表面上;
所述下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朝 外延伸的延伸杆, 每组所述延伸杆的端部分别设置于
一组所述下传动轮的外端, 所述延伸杆 的外端设有拓展安装位, 所述拓展安装位上可拆卸
的安装有清理轮, 所述清理轮的外径大于所述下传动轮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其特征在于: 每组所述浮动打磨头经
一支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支架上设有纵向滑轨、 纵向滑块及纵向驱动机构, 所述 纵向
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纵向滑轨上, 所述纵向滑轨垂直于所述上传动轴及下传动轴设置, 所
述浮动打磨头安装于所述 纵向滑块的顶部, 所述 纵向驱动机构驱动所述 纵向滑块在所述 纵
向滑轨上面前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动打磨头安装于
所述机架的顶部或对称设置 于所述机架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轮包括上张紧
轮及下张紧轮, 所述上张紧轮设置于所述上传动轮的后侧, 所述下张紧轮设置于所述上张
紧轮的下方; 所述下张紧轮经一下U 型板与一张紧气缸的输出轴相连, 所述张紧气缸经一连
接板与所述机架的后端相连, 所述张紧气缸的输出轴朝下设置, 所述下U型板的U型开口朝
下设置, 所述下张紧轮转动安装于所述下U 型板的U型开口内, 所述下U 型板的顶部与所述张
紧气缸底部的输出轴相连; 所述张紧气缸推动所述下U 型板及下张紧轮朝下移动, 将所述打
磨带张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张紧轮转动安装
与一上U型板内, 所述上U型板的U型开口朝后设置, 所述上U型板经一连接机构与所述机架
相连;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横板、 多组导杆及多组弹簧, 所述横板的内端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横板平行于所述上传动轴设置; 所述横板上设有多组导孔, 每组所述导杆的后端与所
述上U型板的前侧垂直相连, 每组所述导杆 的前端穿过一组所述导孔设置于所述横板的前
侧, 所述导杆的前端螺接有限位螺母, 所述限位螺母设置于所述横板的前侧; 每组所述 弹簧
套设于一组所述导杆 的外部, 所述弹簧的前端抵于所述横板的后侧, 所述弹簧的后端抵于
所述上U型板的前侧, 所述 弹簧推动所述上U 型板及上张紧轮朝后设置, 将所述打磨带张紧;
所述横板的中部螺接有一限位螺栓, 所述限位螺栓平行于所述导杆设置, 所述限位螺栓的
后端设置 于所述上U型板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有朝
上开口的集尘槽, 所述 集尘槽经 管路与所述 集尘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抛机构设置于所
述机械手的后侧, 所述上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械手的右侧; 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底架及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17966390 U
2滑动安装于底架上 的两组滑架, 每组所述滑架顶部可拆卸的放置有一放料板; 所述滑架包
括第一滑架及第二滑架, 每组所述放料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架顶部及第二滑架顶部;
所述底架中部设有层板, 所述第二滑架底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层板上, 所述第一滑架底部滑
动设置于所述底架的顶面上, 所述第一滑架中部设有一通槽, 所述层板插设于所述通槽内,
所述第一滑 架及所述第一滑 架顶部的放料板正对所述 通槽设置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架的顶面上设有
第一纵向滑轨及第一纵向气缸, 所述第一滑架的底部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纵向滑轨上, 所
述第一纵向气缸推动所述第一滑架前后移动; 所述层板上设有第二 纵向滑轨及第二 纵向气
缸, 所述第二滑架的底部移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纵向滑轨上, 所述第二纵向气缸推动所述第
二滑架前后移动; 所述第一纵向气缸及第二纵向气缸均为无杆气缸; 每组所述无杆气缸 的
两端分别设有一阻挡机构, 所述阻挡机构包括立板、 安装于立板上 的碰触传感器及两组缓
冲杆, 所述缓冲杆平行于所述第一 纵向气缸及第二纵向气缸设置; 所述立板上设有纵向孔,
每组所述缓冲杆的中部移动插设于所述纵向孔内, 所述缓冲杆的内端正对所述滑架设置,
所述缓冲杆的外端设置 于所述立板的外侧;
所述缓冲杆的外端设有外端螺母, 所述缓冲杆的中部设有中部螺母, 所述中部螺母设
置于所述立板的内端, 所述外端螺母设置于所述立板的外侧, 所述缓冲杆的中部套设有缓
冲弹簧, 所述缓冲弹簧的内端抵于所述中部螺母上, 所述缓冲弹簧的外端抵于所述立板的
内壁上, 且所述缓冲杆的内端安装有橡胶缓冲垫;
所述碰触传感器设置于两组所述缓冲杆之间, 所述弹簧伸出状态下, 所述碰触传感器
的内端与所述 立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缓冲杆内端与所述 立板之间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料板的顶部设有
多组产品定位杆; 所述放料板的底部设有至少 两组定位孔, 每组所述定位孔的顶部与所述
放料板的顶面相连通; 所述滑架的顶面上设有至少 两组限位杆, 每组所述限位杆的顶部插
设于一组所述定位孔内; 每组所述限位杆的顶部设有一螺孔, 所述螺孔上螺接有一锥形凸
起, 所述锥形凸起的底部 外径与所述限位杆的外径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其特征在于: 右侧两组所述 限位杆
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一横向限位孔, 所述放料板的右侧 面上设有两组横向通孔, 每组所述
横向通孔的左侧与一组所述定位孔相连通, 且每组所述横向通孔正对一组所述横向限位孔
设置;
所述放料板的右侧设有一 限位板, 所述 限位板平行设置于所述放料板的右侧, 所述 限
位板与所述放料板之间设有间距; 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两组让位孔, 每组所述让位孔正对一
组所述横向通孔设置; 每组所述横向通孔内插设有一横杆, 所述横杆 的右端穿过一组所述
让位孔设置于所述限位板的右侧, 所述限位板的右侧设有一拉板, 所述拉板的两端分别与
两组所述横杆的右侧相连;
每组所述横杆上螺接有左侧螺母, 所述左侧螺母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放料板之
间, 每组所述横杆上套设有一横向弹簧, 所述横向弹簧的左侧抵于所述左侧螺母的右侧 面
上, 所述横向弹簧的右侧抵于所述限位板的左侧面上; 所述横向弹簧伸出状态下, 所述横杆
的左侧插设于所述横向限位孔内; 所述横向弹簧压缩状态下, 所述横杆的左侧回缩于所述
横向通孔内。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17966390 U
3
专利 一种机器人智能磨抛工作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9:36: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