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DB41/T XXXX-XXXX DB41 ICS 65.020.20 B 05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153-2015 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5-12-30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03-01 实施 发 布 DB41/T 1153-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汤阴森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汤阴县食用菌研究所、汤阴县易发菌菜专业合作社、 汤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安阳市经济作物推广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军、张春红、尚惠香、王森、屈文红、马瑞霞、张海山。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杜树旺、蔡国庆、李新现、王月娥。 Ⅰ DB41/T 1153- 2015 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秀珍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及配套设施、菌种、栽培季节、料袋制作、接种、 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及病虫害防控。 本标准适用于秀珍菇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200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秀珍菇 又名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小平菇、珊瑚菇、迷你蚝菇等,在真菌分类中隶属于菌 物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 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 3.2 料袋 装入配制好的培养基质的袋子。 3.3 菌袋 接入菌种的料袋。 1 DB41/T 1153- 2015 4 产地环境及配套设施 4.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358的规定。 4.2 配套设施 4.2.1 菇房 采用砖混、钢构均可。内设木制层架或墙式网格,应配备照明、增湿、通风、控温等设施,能满足 秀珍菇的正常发菌和出菇要求。 4.2.2 菇棚 墙体用砖、泥土砌制。骨架采用混凝土预制、钢管、竹竿等材料,上盖棚膜、专用棉被或草帘遮光、 保温。 4.2.3 刺激冷库 用聚氨酯复合板建造。栽培15~20万袋,需建一个4m×6.5m×2.6m的刺激冷库, 控制温度在-2℃~ 5℃,一次可冷刺激7000袋左右。 4.2.4 保鲜冷库 用聚氨酯复合板组建库体,温度控制在 0℃~5℃。栽培 15~20 万袋,需建 4m×6.5m×2.8m 保鲜 库一个,库房中间可用聚氨酯复合板隔离成 2 间,有冷风机的一间用于保鲜,有门的一间用于包装,便 于操作和节能。 5 菌种 5.1 生产要求 生产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容器规格和工艺流程按 NY/T 528 规定进行。 5.2 菌种要求 5.2.1 母种 母种菌丝生长旺盛、洁白、舒展、浓密、整齐一致,培养基不干缩,无斑点、色素。 5.2.2 原种、栽培种 菌丝生长整齐、洁白浓密、无干缩,紧贴瓶(袋)壁,允许有少量无色或淡黄色水珠和原基,无高 温抑制线和杂色斑块。 6 栽培季节 6.1 春季栽培 2 DB41/T 1153- 2015 2 月上旬至 4 月下旬制袋,4 月中旬至 8 月下旬出菇。 6.2 秋季栽培 5 月上旬至 6 月中旬制袋,7 月中旬至 10 月下旬出菇。 7 料袋制作 7.1 原料选择 按 NY/T 1935 要求选料。 7.2 配方 配方 1:阔叶树木屑 40%、棉籽壳 38%、麸皮 10%、玉米粉 10%、石灰 2%、含水量 60%~65%。 配方 2:棉籽壳 41%、阔叶树木屑 20%、锯末 20%、麸皮 10%、玉米粉 7%、石灰 2%、含水量 60%~ 65%。 配方 3:玉米芯 32%、棉籽壳 30%、阔叶树木屑 20%、麸皮 12%、玉米粉 4%、石灰 2%、含水量 65%~ 68%。 7.3 配置 先将木屑、玉米芯等主料预湿 12h,然后与辅料混拌均匀。拌料用水应符合 GB 5749 规定。 7.4 塑料袋选择 常压灭菌选择质量符合 GB 9687 规定的聚乙烯塑料袋;高压蒸汽灭菌选用质量符合 GB 9688 规定的 聚丙烯塑料袋。袋子规格为(17~18)cm×(34~36)cm×(0.004~0.006)cm,要求厚薄均匀无微孔。 7.5 装袋 培养料配置好到装袋结束不宜超过 4h。装袋手工、机械均可。袋口用棉塞、无棉盖体或绳子封 好。料袋要松紧适宜,每袋装干料 500g~600g。 7.6 灭菌 料袋装入周转筐内,逐层摆放入高压或常压灭菌锅内,高压可在 0.12 MPa 条件下灭菌 3h~3.5h; 常压灭菌灶内下部袋温达 100℃,保持 10h~12h。然后,焖锅 4h~6h。 7.7 冷却 灭菌后的料袋移入消毒后的冷却室或棚内,自然或强制冷却,待袋温降至 30℃以下接种。 8 接种 8.1 消毒 接种室(帐、箱)采用臭氧、紫外线、烟(气)雾剂等消毒。 3 DB41/T 1153- 2015 8.2 人员要求 接种人员进入接种室(帐、箱)前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口罩,双手用肥皂水洗净或戴上乳 胶手套。 8.3 接种操作 按NY/T 2375之要求进行。 9 发菌管理 9.1 培养室消毒 培养室(棚)在进袋前清扫干净,通风 2d~3d,密闭后用消毒剂进行喷撒或熏蒸消毒 24h。 9.2 菌袋摆放 温度在 20℃以下,码放 5~7 层。温度在 25℃以上,直立或平放 1 层。 9.3 环境调控 前 7d 袋温控制在 25℃~27℃,随后至发满袋前控制在 22℃~24℃。保持培养室黑暗、空气新 鲜。 9.4 翻袋检查 菌袋放入培养室 7d~10d 翻袋一次,发现感染杂菌的菌袋及时处理。 9.5 菌袋后熟 菌丝发满袋后,在 24℃~26℃环境下继续培养 20d 左右,使菌袋达到生理成熟。 10 出菇管理 10.1 菇棚处理 进袋前3d~5d按NY/T 2375之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10.2 常温出菇 自然温度在22℃以下,发育成熟的菌袋无需冷库刺激亦可出菇。 10.2.1 码袋 将发菌成熟的菌袋横向或纵将码放入棚内,码放高度 4~6 层,行距 80cm~100cm。 10.2.2 冲洗 水管接上增压喷头或高压喷枪,将码好的菌袋冲洗干净,通风 4h~6h。 10.2.3 开口 4 DB41/T 1153- 2015 用壁纸刀片沿料面将塑料袋连同棉塞、无棉盖体或扎口绳一同割掉,使料面完全裸露。 10.2.4 催蕾 将整排菌袋用薄膜罩严 3d,使袋温升高到 25℃左右,夜间揭去薄膜,打开菇棚通风孔,拉大 昼夜温差达 10℃以上,刺激原基分化。 10.3 刺激出菇 10.3.1 菌袋刺激 将成熟的菌袋摆入刺激冷库内,温度设定在0℃左右,刺激15h~24h。 10.3.2 排袋增温 刺激后的菌袋及时摆入出菇棚(房)内,关闭所有通风孔,使温度升高到 30℃~32℃,保持 6h~ 8h,打开通风孔并结合喷水,使温度降至正常。 10.3.3 松口崔蕾 去除袋口棉塞、无棉盖体或扎口绳,拉松袋口,经过 3d~4d,原基形成后,将袋膜翻卷或割掉。 10.4 原基分化期管理 光照强度控制在 600lx~800lx;CO2 浓度控制在 0.1%以下;温度控制在 32℃以下;空气相对湿度 控制在 85%~90%。采用喷洒增湿,向空间和地面多喷、子实体上少喷或不喷,坚持晴天多、阴天少、 雨天不喷的喷水原则。喷洒用水应符合 GB 5749 规定。 10.5 伸长成熟期管理 随着子实体不断发育,菌柄逐渐偏向一侧,菌盖颜色由深变浅。当菌柄伸长到3cm~4cm,菌盖直径 达2cm左右时,可对菇体直接轻喷、勤喷雾化水,同时减少通气量和光照强度,抑制菌盖,促柄伸长。 10.6 适时采收 当菌柄长度在 2cm~6cm,菌盖边缘内卷,直径达 2cm~4cm,颜色由深变浅,大量孢子尚未弹射时, 为最适采收期。由于菇体生长较快,每天需采菇 3~5 次。 10.7 采收方法 采收时左手捏住菌盖,右手用剪刀从菌柄基部剪掉,或直接用手捏住菌柄轻轻扭转拔下,单生菇可 采大留小,丛生菇可整丛采下,采收的菇放入塑料周转筐内,整个过程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菇体损伤。 采收的鲜菇及时放入冷库内预冷、修剪、分级、包装、销售。 10.8 转潮管理 10.8.1 料面清理 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加大通风,将料面的菇根、死菇及板结层一起刮掉,露出内部新鲜培养 基。然后将菌渣清理干净,用漂白粉或 40%二氯异氰尿酸钠 1︰200 倍水溶液进行一次全面喷洒消毒。 5 DB41/T 1153- 2015 10.8.2 养菌调湿 将棚(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光照降到100 lx以下,保持空气新鲜,培养7d~10d, 使菌丝充分休息积累营养,然后喷水或浸袋、低温刺激后,转入下潮菇管理。 10.8.3 菌袋补水 秀珍菇菌袋可出菇 6~8 潮,当采收 3~4 潮菇后,菌袋内营养和水分均被大量消耗,需在进行冷刺 激前,对菌袋适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根据菌袋失水程度,向料面连续喷水或直接注入袋内适量水,亦可 在喷水或注水时,施入适量专用肥等营养液。 11 病虫害防控 按 NY/T 2375 规定进行。 6

pdf文档 DB41-T 1153-2015 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153-2015 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153-2015 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153-2015 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4:23:4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