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01 B 05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156—2015 豫南稻区 9 优 418 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15-12-30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41/T 1156—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世界、华泽田、段斌、卢兆成、甄才红、刘秋员、魏巍。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陈斌、陈龙、杨光、郭艳辉、韩卫东、熊焰、吴成。 I DB41/T 1156—2015 豫南稻区 9 优 418 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豫南稻区 9 优 418 高产栽培技术在豫南稻区本田环境、群体及产量结构、育秧、整田 施肥封闭除草、本田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豫南稻区9优418的高产栽培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DB41/T 1131 水稻机插秧泥质法育秧技术规程 DB41/T 1157 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秧技术规程 DB41/T 1130 豫南粳稻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9优418 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和徐州农科所选育的国审三系杂交粳稻组合,在豫南稻区种植株高 115cm左右,全生育期148d左右,穗长22cm左右,每穗160~180粒,易脱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5.5g 左右。 3.2 豫南稻区 信阳市、南阳市和驻马店市的水稻种植区域。 4 本田环境 土地平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土壤基础肥力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全氮 0.1%~0.12%,速效氮 0.09 g/kg ~0.11g/kg,速效磷(P2O5) 0.01 g/kg ~0.015g/kg,速效钾(K2O)0.1 g/kg~0.12g/kg,有机质含量 1.8%~2.5%。 1 DB41/T 1156—2015 环境质量应符合 NY 5116 的规定。 5 群体及产量结构 每667㎡本田移栽密度1.3~1.4万穴,基本苗4~5万,最高分蘖23~24万,成穗率65%~75%,有效 穗16~18万,每穗总粒数170~180粒,结实率80%~85%,千粒重25.5g,每667㎡产量600kg~650kg。 6 育秧 6.1 播种期 机插秧 5 月 10~20 日;抛秧和人工手插秧 5 月 20~30 日。 6.2 播量 机插秧每 667 ㎡大田 1.5kg~1.75kg,抛秧和人工手插秧每 667 ㎡ 1.0kg~1.25kg。种子质量应符 合 GB 4404.1 的规定。 6.3 浸种与催芽 浸种前选晴好天气晒种 4h~6h,每 2.5kg 种子用 16%的咪鲜胺·杀螟丹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种 48h,期间不换水,人工翻动 2~3 次增氧,然后洗净再用清水浸泡 24h,将种子洗净后按每份不超过 5kg 放置在阴凉处让其自然出芽,防止烧芽。浸种药剂应符合 GB/T 8321 和 GB 4285 的规定。 6.4 播种及秧床管理 机插秧育秧按 DB41/T 1131 的规定;抛秧按 DB41/T 1157 的规定;手插秧采用旱育秧或传统育秧方 法。 7 整田施肥封闭除草 移栽前灌水整田,达到田平泥活,田面高差不超过3cm。结合整田每667㎡施45%复合肥(N:P:K=15%: 15%:15%)30kg,稻田肥力低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增加10%~15%的施肥量。机插秧在移栽前2d~3d整田, 2 并施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每667m 使用60g~70g封闭除草。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8 移栽 8.1 机插秧 4.5~5 叶盘根后移栽,移栽时排出明水,移栽株行距 16cm×30cm。 2 8.2 抛秧采用人工或机械抛栽,秧龄 3~4.5 叶,每 667m 抛栽 40 盘(561 孔秧盘)或 50 盘(434 孔 秧盘),每平方米抛栽 25~30 穴,抛栽时田面水层 2cm~3cm。 8.3 手插秧秧龄 5.5~6.0 叶,田面水层 3cm~4cm,移栽株行距 17cm×26cm 或 16cm×30cm,秧苗随拔 随栽。 9 本田管理 9.1 查苗补苗 2 DB41/T 1156—2015 机插秧和抛秧栽抛后2d~3d查苗补苗。抛秧田每3m间出25cm作业道。 9.2 化学除草 移抛栽后3d~4d进行化学除草。机插秧和抛秧每667㎡用25%苄·丁粉剂160g~240g拌细土撒施。人 工手插秧每667㎡用14%苄•乙可湿性粉剂40g~56g拌细土撒施。本田分蘖中后期如发生稗草、千金子等 禾本科杂草每667㎡可选用40%氰氟•二氯可湿性粉剂60g~120g、如发生莎草、鸭舌草等阔叶杂草可用20% 二甲四氯水剂200mL~250mL进行茎叶喷雾处理。除草剂使用应符合GB/T 8321和GB 4285的规定。 9.3 施肥 本田不施分蘖肥,分蘖期如遇连续低温阴雨,造成分蘖迟缓,每667㎡追施尿素2kg。在一、二节间 伸长后的拔节初期或叶龄余数3.8叶期,每667㎡施尿素7.5kg~10kg,钾肥3kg~4kg。灌浆初期如果叶 色偏淡,每667㎡追施尿素2.5kg~3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 /T 496的规定。 9.4 水层管理 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原则。移抛栽后灌浅水护苗,水层不超过3cm~4cm,分蘖期间保持浅水层, 分蘖苗667㎡达到17万时排水晒田,直至拔节初期灌水。晒田以不影响秧苗正常发育为宜。孕穗和扬花 期间保持水层4cm~6cm,扬花结束后排除明水,干湿交替,保持稻田湿润,切忌过早断水。灌溉水质应 符合GB 5084的要求。 9.5 叶面喷肥和生长调控 抽穗前和扬花结束后2d~5d结合穗期病虫害防治每667㎡用有机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氢钾100g~150g 配成2.5‰溶液各喷施一次。见穗期每667㎡用赤霉素有效成分1.5g~2g兑水20kg喷雾一次。 10 病虫害综合防治 10.1 防治原则 提倡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减施氮素,增施磷钾肥料,适时控水等科学水肥管理措施减轻病虫的发 生危害;在病虫害混合发生期,按照防治指标,实行病虫兼治,一喷多防。穗期病虫害按DB41/T 1130 规定执行;推广绿色防治技术,使用频振灯诱杀、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人 工释放赤眼蜂防治二化螟等。药剂防治重点防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和稻曲病。所有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和GB 4285的规定。 10.2 稻蓟马防治 10.2.1 苗床预防:在秧苗 2 叶期结合施断乳肥,按苗床面积每 667 ㎡用有效成分 6g~8g 的吡虫啉分 散剂拌肥撒施或每 667 ㎡用有效成分 2g~4g 的吡虫啉分散剂药液喷雾。 10.2.2 本田预防:秧苗栽抛后 3d~4d 结合化学除草每 667 ㎡用有效成分 6g~8g 的吡虫啉分散剂拌土 撒施或每 667 ㎡用有效成分 2g~4g 的吡虫啉分散剂药液喷雾,10d~12d 后再按上述用量防治一次。 10.3 潜叶蝇、稻象甲防治 水稻栽抛后如出现潜叶蝇、稻象甲危害,分别用 15%阿维•毒乳油 1500~2000 倍液、20%氯虫苯甲 酰胺悬浮剂 10mL/667 ㎡药液常量喷雾防治。 10.4 稻纵卷叶螟防治 3 DB41/T 1156—2015 在卵孵盛期每 667 ㎡选用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10mL 或 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 剂 16g~20g 或 1.8%阿维菌素乳油 100mL 药液喷雾防治,或用 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 600g~700g 在 卵孵盛期前 3d~5d 撒施预防。 10.5 稻飞虱防治 抽穗灌浆后加强对稻飞虱的监测,一旦发生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g/667㎡、25%吡蚜酮可湿 性粉剂30g/667㎡等药剂喷雾防治。 10.6 稻瘟病防治 分蘖期如出现点片叶瘟,每 667 ㎡选用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20g~26g+40%稻瘟灵乳油 95mL~ 120mL 喷雾防治;预防穗颈瘟每 667 ㎡选用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25g~30g 在抽穗前喷雾防治。 10.7 纹枯病防治 水稻晒田后,可结合稻纵卷叶螟防治每 667 ㎡加入 10%井冈霉素水剂 100mL 或 30%苯醚·丙环唑乳 油 25mL、48%戊唑醇悬浮剂 40mL 兼治纹枯病。 10.8 稻曲病防治 破口前 5d~7d 和破口期每 667 ㎡分别喷施 30%苯醚·丙环唑乳油 20mL 或 3%井冈•嘧甘素水剂 6g~ 8g 喷雾防治稻曲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41-T 1156-2015 豫南稻区9优41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156-2015 豫南稻区9优41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156-2015 豫南稻区9优41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156-2015 豫南稻区9优418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4:37:4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