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62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822—2015 代替 DB11/T 822-2011 盆栽红掌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potted Anthurium andraeanum 2015 - 12 - 30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822—2015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组织培养........................................................................... 1 3 温室准备........................................................................... 2 4 基质准备........................................................................... 2 5 容器准备........................................................................... 2 6 水质准备........................................................................... 3 7 生根苗移栽......................................................................... 3 8 上盆、换盆及栽培养护 ............................................................... 3 9 病虫害防治.........................................................................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MS 培养基母液及培养基配制参数一览表 ..............................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红掌肥料配比一览表 .............................................. 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红掌种苗生长阶段划分一览表 ...................................... 7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红掌主要病虫害名称及防治方法一览表 .............................. 8 I DB11/T 822—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并废止 DB11/T 822—2011《盆栽红掌栽培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 DB11/T 822—2011 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关于佛焰苞的定义; -----增加了红掌组织培养的相关内容(见2); -----修改了红掌施肥的相关内容(见 7.4 和 8.3.2); -----增加了附录 B:红掌肥料配比一览表(见附录 B); -----增加了附录 C:红掌种苗生长阶段划分一览表(见附录 C); -----删除了红掌组培苗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 -----删除了红掌质量等级评价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温榆河花卉有限公司、北京市大东流苗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司瑞新、刘克林、徐红江、张林玉、黄庆祝、王瑛、杨洁、姜青樟、邢立霞、 方志军。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 822—2011。 II DB11/T 822—2015 盆栽红掌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盆栽红掌从组织培养到成品培育的栽培养护过程,包括组织培养、温室准备、基质准 备、容器准备、水质准备、生根苗移栽、上盆、换盆及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等栽培养护环节。 本标准适用于红掌组培苗的批量生产及红掌盆栽产品的设施栽培。 2 组织培养 2.1 培养基的选择、配制与灭菌 2.1.1 培养基选择 常用MS基本培养基。培养基配置参数参见附录A。激素种类常用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 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 2.1.2 培养基配制 按照培养基配方及所需要培养基的数量,将称量好的琼脂和蔗糖倒入煮培养基的锅中,加入少量蒸 馏水或去离子水,加热并不断搅拌至琼脂和蔗糖完全溶解。分别吸取所需的母液及生长调节物质,混合 -1 -1 后倒入锅中,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定容至所需体积,搅匀后用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mol·L 的盐酸 溶液调节培养基pH值至5.8~6.2。趁热将煮好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瓶中,根据不同的培养阶段培养基厚 度为1cm~2cm,盖上培养瓶盖。分装时不断搅拌,避免把培养基沾附到瓶口上。 2.1.3 培养基的灭菌 将分装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灭菌锅内,采用湿热空气灭菌法(灭菌压力0.11MPa~0.14MPa、温度 121℃~125℃、时间15min~20min)进行灭菌。无菌水、接种工具(手术刀、镊子、切割盘)等均采用 此法灭菌。培养基高压灭菌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待培养基凝固即可使用。 2.2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2.2.1 外植体的选择 宜选择观赏性状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植株做为母株。从母株上剪取展开度70%~80%的幼 嫩叶片作为外植体,如不能及时接种,应采取保湿措施。 2.2.2 外植体处理 用自来水(有条件的可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净叶片表面灰尘,用75%的酒精完全浸泡30s,再 用10%的次氯酸钠溶液完全浸泡消毒15min,浸泡消毒时每次放入的叶片数量不宜太多, 以8片~10片为 宜。消毒过程应充分摇荡,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将完成消毒的叶片用无菌水冲洗4次~5次,洗去叶片 表面的消毒液,用预先灭菌过的滤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 1 DB11/T 822—2015 2.3 愈伤组织诱导 在干净无菌的切割盘上用手术刀沿着叶片主叶脉切块,大约1cm×1cm,切块完成后应及时接种,叶 面向上平放到配好的诱导培养基上:MS+2,4-D2.0mg/L+6-BA0.5mg/L+蔗糖30g/L +琼脂5.3g/L,pH值为 5.8。 2.4 继代增殖培养 接种后(1~2)个月,外植体形成淡黄色瘤状愈伤组织,将其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上: MS+6-BA1.0mg/L+NAA0.25mg/L+蔗糖30g/L +琼脂5.3g/L ,pH值为5.8。在继代培养基上,愈伤越长越大, 同时分化出小苗。 需要进一步扩繁时,将愈伤切成小块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为了保证小苗的质量,继代次 数应控制在12代~15代。 2.5 生根培养 将苗高大于2cm的小苗从愈伤切下,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NAA0.2mg/L+活性炭1g/L +蔗糖15g/L +琼脂5.3g/L,pH值为5.8。 2.6 培养条件 愈伤组织诱导时为暗培养,其他阶段为光培养。光照强度1000lx~2000lx,光照时间12h/d。培养 温度25℃±2℃。 2.7 出苗条件 当不定根数量大于等于3条,株高大于等于2cm时,可将生根苗转移至温室炼苗。 3 温室准备 种植前清理温室内部及温室周边杂物杂草。用广谱性杀虫剂喷洒地面、苗床、排水沟等,喷至表面 布满水滴,宜使用40%辛硫磷乳油1.25‰浓度液。 种植前1d~2d用广谱性杀菌烟剂密闭熏蒸12h~24h,宜使用45%的百菌清烟剂。消毒期间禁止人员 出入,消毒结束后开启温室通风设施通风6h~12h。 4 基质准备 4.1 基质种类 宜选用泥炭栽培,也可将泥炭与珍珠岩按照体积比3:2混合使用。穴盘苗、小苗阶段宜使用纤维长 度小于10mm的泥炭栽培,中苗、大苗、成品苗宜选用纤维长度20mm~40mm的泥炭栽培。泥炭pH值为5.5~ 6.5,EC值小于0.15mS/cm。 4.2 基质处理 采用广谱性杀菌剂、杀虫剂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宜使用50%多菌灵1.25‰浓度和40%辛硫磷乳油1‰ 浓度混合液对基质进行喷雾,用药量以喷至基质手握成团,轻触即散为宜。 2 DB11/T 822—2015 5 容器准备 准备孔径30mm×30mm的种植穴盘和口径为80mm~170mm的花盆备用。 穴盘、花盆初次使用,可直接进行移栽;如果为重复使用,在移栽前宜用50%多菌灵1.25‰浓度和 40%辛硫磷乳油1‰浓度混合液对其进行喷淋或浇灌消毒。 6 水质准备 栽培水质 pH 值为 5.5~6.5,EC 值小于 0.15mS/cm。不达标水质在使用前应进行脱盐、酸化处理。 7 生根苗移栽 7.1 炼苗 生根苗从组培生产车间转移至温室之后,应经过闭盖2d~3d、开盖12h~24h的炼苗过程,方可移栽。 开盖时间应选择在16:00以后。 炼苗期间最适夜温16℃~18℃,最适日温22℃~24℃。相对湿度60%~80%为宜。光照强度控制在 2000lx~5000lx之间为宜。 7.2 洗苗 洗净根系及植株上的培养基,将生根苗根据大小进行分级,放置到不同的盛苗容器中。宜使用70% 的甲基托布津1‰浓度液或75%的百菌清1‰浓度液浸泡10min~15min后进行移栽。 7.3 移栽 将穴盘添装基质后摆放到指定苗床位置。移栽前一天浇透水,浇水量以穴盘底部有水渗出为宜。每 穴1株进行移栽。移栽时应保持根系舒展、深度一致,种植深度以植株不倒伏为宜。 7.4 移栽后管理 移栽后第1周,严格控制空气湿度在70%~80%,光照强度在5000lx左右;一周后逐渐提高到10000lx。 最适夜温16℃~18℃,最适日温22℃~24℃。种植4周后,开始结合浇水施用红掌专用肥,肥料配比参 见附录B。肥液EC值0.4 mS/cm~0.6 mS/cm,pH值5.5~6.5。 8 上盆、换盆及栽培养护 8.1 上盆 当穴盘苗株高达到5cm左右时,应移栽到口径为80㎜~100㎜的花盆中继续养护。上盆移栽时应根据 大小对种苗再次分级。在花盆底部
DB11-T 822-2015 盆栽红掌栽培技术规程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4:48: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