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01 B 05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140—2015 灵芝短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2015-12-30 发布 2016-03-01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1/T 1140—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用菌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负责起草,驻马店市蔬菜办公室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银初、班新河、王震、史红鸽、李九英、孔亚丽、苗保朝。 I DB41/T 1140—2015 灵芝短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灵芝段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菌种、栽培管理、干制、病虫害防治、包装、 标签、运输、贮存和生产档案建立。 本标准适用于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9687—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31—2009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2009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Leyss.ex Fr.) Karst. 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灵芝菌科、灵芝属的赤芝。 3.2 短段木熟料栽培 将适合灵芝生长的树木截成一定长度的段木,装袋、灭菌后,接上菌种,菌丝长透段木成为菌袋, 将菌袋埋入土中,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使菌袋长出灵芝子实体的栽培方法。 3.3 覆土栽培 将达到菌丝生理成熟的菌袋脱去全部或部分塑料袋后,按一定技术要求埋入土中出芝的栽培方法。 4 产地环境 1 DB41/T 1140—2015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2000的规定。远离工矿业的“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选 择地势高燥、环境清洁、通风良好、靠近水源、便于排水和生产操作的地方。 5 菌种 5.1 品种 采用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认定品种及适宜本地的主栽品种。 5.2 菌种制作 5.2.1 5.2.2 5.2.3 5.2.4 菌种生产者应按 NY/T 1731—2009 和 NY/T 1742—2009、NY/T 528—2010 的规定制作菌种。 母种培养基:采用 PDA 培养基。 原种培养基:94%麦粒+5%木屑+1%石膏,含水量 50%±1%。 栽培种培养基:88.5%棉籽壳+5%木屑+5%麸皮+1%石膏+0.5%石灰,含水量 62%。 6 栽培管理 6.1 栽培场所 6.1.1 地点选择 选在夏季最高气温 36℃以下、6 月~9 月平均气温 25℃左右,地势平坦开阔、通风向阳、土质疏松 而略偏酸性(pH5~pH6)、排灌方便、无洪涝灾害、无白蚁危害区块,与生活污染源、禽畜养殖场有 100m 以上距离。前 2 年没有栽培过灵芝。 6.1.2 环境质量要求 土壤应符合 GB 15618—2008 规定的二级标准。栽培场地所用水质应符合 GB 5749—2006 的规定。 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3095—2012 规定的二级标准。 6.1.3 荫棚 依栽培场地搭建高 2.5m~3.0m 的棚架,覆盖遮阳网等遮阳材料,棚架四周用遮阳材料围住。 6.2 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菌袋制作→菌袋覆土→菌袋剪口→疏芝管理→移接管理→整芝管理→铺设地膜→灵芝 生长期管理→采收→越冬管理。 6.3 原料选择 6.3.1 树种 除松、柏、杉、樟、桉、漆树等含油脂及芳香刺激性气味的树种外,其他阔叶树均可用于栽培灵芝。 壳斗科、桦木科、金缕梅科、杜英科等木质比较坚硬、树皮不易脱落、边材多、芯材少的树种较好。 6.3.2 木屑 应符合 NY 5099—2002 的规定。 2 DB41/T 1140—2015 6.3.3 采伐季节 每年 11 月至翌年 1 月。 6.3.4 原木规格 直径 5cm~20cm。 6.4 菌袋制作 6.4.1 原木截段 砍伐后的原木,将其截成长 15cm 的短段木,要求断面平整。截断后晾晒 1d~3d,短段木含水量应 控制在 33%~42%。 6.4.2 段木修整 削去段木截面及周围毛刺、剔除分枝条,刮平树皮尖锐部分,以防刺破袋子。较粗段木劈开使 用,直径 10cm 以下的段木劈为二掰,直径 10cm~20cm 的段木劈为四掰,利于装袋和灭菌。 6.4.3 装袋 6.4.3.1 塑料袋应符合 GB 9687—1988 的规定。选用折径 17cm~20cm,长 33cm~35cm,厚 0.004cm~ 0.005cm,一端封口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 6.4.3.2 装袋时,用勺子等器具把含水量适宜的细木屑装入塑料袋底端,高 2cm~3cm,把修整好的 段木块大小搭配装进塑料袋,段木块应装实。发现被刺破的塑料袋,用胶布粘住砂眼或微孔。袋口用 细绳扎成活结。垫底用细木屑含水量 60%左右,若段木块含水量低于 33%,需加大细木屑含水量。 6.4.4 灭菌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灭菌量应与锅炉蒸汽发生量相匹配,一次灭菌量以段木 5000kg 以内为宜。用 猛火使料袋内温度快速上升到 100℃后保温 20h,停火后再焖 8h 以上。待表面温度下降至 70℃后出 灶,运入接种室或接种棚,出灶时防止料袋破损。 6.4.5 接种 6.4.5.1 11 月至翌年 2 月上旬。选择晴天接种。 6.4.5.2 当灭菌后的段木温度降至≤30℃时,按无菌操作规程及时抢温接种,菌种应铺满段木截面, 扎好袋口。接种量为 50g/袋。 6.4.6 培养 6.4.6.1 集中发菌,墙式码放 10 层~12 层。控制温度 20℃~30℃、空气相对湿度 70%以下、避光 培养。接种 5d~10d 后,每天中午通风 1h,以后随发菌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大通风量。菌袋内温度上升 到 30℃时及时翻堆、通风。培养 60d~70d,菌丝满袋。 6.4.6.2 菌袋培养成熟特征:菌丝长满整个菌袋,短段木间菌丝连接紧密,菌袋表面出现部分红褐色 菌被,劈开段木其木质部呈浅黄色或米黄色,部分菌袋出现原基,手指重压有弹性。 6.5 菌袋覆土 3 DB41/T 1140—2015 6.5.1 整畦 6.5.1.1 整畦前,通过浇水或凉晒方式调节土壤含水量在 16%~18%。去除场地内杂草、石块、瓦砾等 杂物,在晴天翻土 15cm~20cm 深,经日光暴晒数日后,开厢作畦、开沟。 6.5.1.2 畦宽 1.0m~1.2m、畦深 15cm~20cm、畦长 8 m~10m。畦间留宽 35cm~70cm 走道,畦底撒石 灰粉消毒。畦面四周挖好排水沟,沟深 30cm。畦沟可用作人行走道。 6.5.2 菌袋排放 6.5.2.1 在 4 月~5 月份,选择晴天下地排放。把生理成熟的菌袋运到栽培场地,摆放于遮荫棚下, 弱光环境中通风 7d~15d 以后,于晴天将菌袋下部塑料袋割去 1/3,依次竖排畦中,菌袋间距 5cm,行 距 10cm 左右,边排菌袋边覆土,覆土与菌袋顶面相平或高于菌袋顶面 1cm~2cm。菌袋覆土后,防止大 水漫灌或被淋雨。 6.5.2.2 对不同树种、不同直径、生长差异的菌袋,应分类排放,方便管理。 6.5.3 搭建拱棚 菌袋覆土后,及时在畦床上搭设中拱棚或小拱棚。畦床上搭设中拱棚时,每个中拱棚内栽培两畦, 中拱棚顶高160cm~180cm。畦床上搭设小拱棚时,每个小拱棚内栽培一畦,小拱棚顶高45cm~60cm。 6.6 菌袋剪口 菌袋覆土一周后,菌丝全部恢复生长。从袋口扎绳内侧将袋口剪下,保留袋口折痕。剪口后,及时 盖上棚膜。 6.7 疏芝管理 每个菌袋上保留 1 个健壮芝蕾,用锋利小刀从基部将多余芝蕾疏去。 6.8 移接管理 6.8.1 对没有出芝的菌袋,用疏去的芝蕾进行移接。 6.8.2 移接时,用利刀把长 5cm 左右的芝蕾削成楔形,插于菌木顶部的树皮与木质部之间,同时用力 稍按楔形芝蕾两侧的菌木使芝蕾固定。移接后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 85%左右。 6.9 整芝管理 6.9.1 若相邻灵芝间距过近,可用小树枝等将芝柄轻轻撑开,使相邻灵芝各自生长,不相粘连。 6.9.2 对生长过快的芝柄可以留 3cm~5cm 长,将其余部分剪去,进行移接利用。保证灵芝生长整齐一 致。 6.10 铺设地膜 6.10.1 芝柄长至 5cm~7cm 时,拔除畦内杂草。 6.10.2 若畦床泥土发白,应重喷水一次,使土壤含水量达到 19%~22%。 6.10.3 将地膜铺设在畦床内灵芝菌柄上面,用竹签等工具将芝柄相应位置的地膜划孔,便于芝柄透出 地膜。 6.11 灵芝生长期管理 6.11.1 温度 4 DB41/T 1140—2015 原基形成及芝蕾分化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30℃为宜; 芝柄伸长及菌盖扩展期棚内温度控制 在30℃以内为宜;子实体成熟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2℃~30℃为宜。通过遮阴、喷水、掀膜通风等方法 调节出芝场的温度。 6.11.2 水分 原基形成及芝蕾分化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芝柄伸长及菌盖扩展期,空气相对湿度保 持在85%~95%;子实体成熟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85%。子实体成熟期尽量少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状态即可,因为这时是孢子粉大量发生的时候,喷水会将孢子粉冲掉。灵芝采收前 7d~10d 停止喷水。 6.11.3 通风 原基形成、芝蕾分化及芝柄伸长期,少通风或不通风;菌盖扩展期,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0.05% 时,晴天,白天揭膜放风,夜间封闭棚膜增湿、保温;雨天,封闭棚膜,以免被雨水冲刷。子实体成熟 期,孢子粉大量弹射,晴天,拱形棚两端开直径30cm左右的通风口;雨天棚门两端关闭,防止雨水冲刷 灵芝。 6.11.4 光照 6.11.4.1.1 原基形成期需 100lx~1000lx 的散射光,芝柄伸长期需光照强度 3000 lx~15000 lx,菌 盖扩展及子实体成熟期需光照强度 15000lx~50000lx

pdf文档 DB41-T 1140-2015 灵芝短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140-2015 灵芝短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140-2015 灵芝短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140-2015 灵芝短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26:1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