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05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655—2016 代替 DB33/T 655.1-2007、DB33/T 655.2-2007、DB33/T 655.3-2007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los Lonicerae Japonicae production 2016-08-30 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09-30 实施 发 布 DB33/T 655—2016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655.1—2007《无公害中药材 金银花 第1部分:产地环境》,DB33/T 655.2— 2007《无公害中药材 金银花 第2部分:种苗》,DB33/T 655.3—2007《无公害中药材 金银花 第3部分: 生产与加工技术规程》,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原标准名称《无公害中药材 金银花》修改为《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增加金银花的术语和定义(见 3.1); ——修改产地环境内容,整合为产地选择(见 4,DB33/T 655.1—2007 的 4); ——删除了火坑烘干及其内容(见 DB33/T 655.3—2007 的 4.3.2.1); ――增加苗圃管理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要求(见5.1.5); ——修改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附录 A, DB33/T 655.3—2007 的 3.6); ——增加了金银花商品药材质量要求(见附录 B); ——增加金银花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附录 C)。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江星坪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正明、姜武、吴志刚、黄品湖、朱进洪、李林。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 655.1—2007、DB33/T 655.2—2007、DB33/T 655.3—2007。 I DB33/T 655—2016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银花的术语与定义、产地选择、种苗、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收与产地初加工、药 材质量要求及档案管理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金银花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金银花 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3.2 扦插苗 利用金银花枝条扦插繁殖而成的苗。 3.3 苗高 种苗近地面根茎处至顶端的长度。 3.4 1 DB33/T655—2016 茎粗 近地面2 cm处地上茎的直径。 3.5 苗龄 从扦插至出圃的时间计算:8个月~12个月(含12个月)称一年生苗;12个月~24个月(含24个月) 称二年生苗;24个月~36个月(含36个月)称三年生苗。 4 产地选择 宜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无污染源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农业生产区域。环境空气应符 合GB 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水质应符合GB 5084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应符合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 5 种苗 5.1 种苗繁育 5.1.1 选择插条 选择品种优良的金银花母树,择取1年~2年生充实健壮的枝条,剪成25cm~30cm的插条,下端剪成 斜面,保留3个节,摘除下部的叶片,保留上部2片~4片叶。将插条捆成小把,下端在IAA(500mg/L) 溶液中浸5min~10min,再用8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10 min,晾干后即可扦插。 5.1.2 苗圃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砂壤土。 5.1.3 苗床要求 苗圃地翻耕整平做畦,畦面成龟背形,畦宽120 cm~150 cm,沟深25 cm~30 cm。 5.1.4 扦插 5.1.4.1 扦插时间 以冬、春扦插为宜。 5.1.4.2 扦插方法 在苗床上开横沟,行距30 cm,沟深20 cm,按株距5 cm~10 cm把插条摆放在沟内,然后再开下一 行,并把土覆盖在前行沟内,压实。或按株行距5 cm×30 cm直接把插条插入土内1/2~2/3,使上端露 出5 cm~8 cm,压实,浇水。也可采用遮阴方法。 5.1.5 苗圃管理 2 DB33/T 655—2016 保持苗床土壤湿润。4 月~5 月,当插条长根抽芽后用1%的尿素结合浇水施入畦面,每亩用量2.5 kg~3 kg;6 月用1%的尿素施第2次,每亩用量3 kg~5 kg;7 月~9 月结合中耕松土除草再用1%的尿 素施一次,每亩用量4 kg~6 kg。及时进行人工拔除杂草。 5.1.6 起苗出圃 10 月后苗木停止生长,可以出圃定植。起苗前应浇透水,然后依次把苗挖起,按种苗质量标准分 级、打捆包装。 5.2 种苗等级 应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金银花品种(如“金丰1号”等),以二年生种苗为宜。金银花种苗 等级指标见表1。 金银花种苗质量要求 级别 高度(H)cm 茎粗(L)cm 一级 ≥40 ≥0.6 二级 30 ≤H<40 0.4≤L<0.6 一级 ≥60 ≥0.9 二级 40≤H<60 0.6≤L<0.9 一级 ≥80 ≥1.5 二级 60≤H<80 0.9≤L<1.5 一年生苗 二年生苗 三年生苗 5.3 包装 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同一级别的种苗以 50 株或 100 株扎成小捆,500 株或 1 000 株捆成大捆。散装或用麻袋等包 装。长途运输的种苗要保湿处理; b) 包装应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 c) 包装材料应干燥、清洁、无异味,不影响产品质量。 5.4 贮运 暂不种植的种苗,应假植、防晒和保湿。种苗运输时,要有防雨防晒措施。异地运输前,应经过检 疫并附植物检疫证书,检疫对象按GB 15569规定执行。 6 种植 6.1 选地整地 选土层较深、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整平作宽约40 cm的畦。 6.2 种植时间 3 DB33/T655—2016 宜在秋、冬休眠期种植。 6.3 定植 按株行距130 cm×150 cm开穴,穴深、宽各30 cm~40 cm。基肥与底土拌匀,每穴栽一株,填土压 实,浇透定根水。 6.4 中耕除草 在植株周围松土,直径为60cm~70cm,近处浅锄,外围深锄。 6.5 施肥 6.5.1 原则 依据NY/T 496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为主,化肥的施用应遵循有效剂量原则,控制硝态氮肥, 实行磷钾肥配施。 6.5.2 方法 每年施肥3 次: ——第 1 次在植株现蕾初期,喷洒 1 次浓度为 0.5%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作根外追肥; ——第 2 次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头茬花蕾采摘后,每株施用尿素 50 g~100 g。结合深翻松 土埋入土中或在植株周围 30 cm~35 cm 处开深 15 cm~20 cm 的环形沟,将肥料施入沟中,用 土填盖; ——第 3 次在 11 月~12 月,用腐熟堆肥或厩肥等有机质肥料,每株用堆肥或厩肥 5 kg,与尿素 50 g~100 g 混合施入。 6.6 整形和修剪 6.6.1 整形 每年整形1 次,使树体呈理想的“伞塔形”,树高和冠幅应控制在1.3 m左右。定植后第1 年,新 芽萌发后,在植株基部留饱满芽2 枚~3 枚,其余全部除去,并在饱满芽的上方1 cm~ 2cm处剪去老枝。 新梢长到30 cm时,留一直立健壮枝,在15 cm~20 cm处定主干。入夏生长速度加快,主干出现2 次芽 后,将下部芽全部抹除,在上、中部的适当距离内留饱满芽3 枚~4 枚,培养主枝。主枝长到20 cm时 进行摘心,并在主枝上培养侧枝3 个~4 个;次年继续在侧枝上培育开花枝条,冠形即可基本形成;第 3 年继续整形,使主干高20 cm左右,粗度3 cm~4 cm,冠幅和树高均达1 m以上。 6.6.2 修剪 6.6.2.1 修剪方法 主要的修剪方法为: ——短截:短截多为重短截,即剪去枝条的 1/2~2/3。1 年生新梢冬剪留 3 个~4 个节,夏剪留 4 个~5 个节间; ——疏剪:疏除病虫枝、干枯枝、纤细枝、交叉枝、缠绕枝、重叠枝等; ——缩剪:在结果母枝的分杈处,将顶枝剪除; ——长放:对一年生枝条不加修剪,使枝条延长和加粗生长,以扩大冠幅。 6.6.2.2 冬剪 4 DB33/T 655—2016 冬剪宜在每年12 月下旬至次年早春尚未发出新芽前进行。疏除过密枝、徒长枝和病虫枝。 6.6.2.3 夏剪 夏剪宜在每茬花蕾采摘后进行。以短截为主,疏剪为辅。根据新梢腋芽的萌发程度和长势来确定短 截的轻重。多数新梢以2 茎节~6 茎节处萌发较早,可留3 个~5 个节间修剪。短截徒长枝,疏除过密 枝、病虫枝。 7 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病虫害 主要虫害有蚜虫、铜绿金龟子(幼虫为蛴螬)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枯萎病等。 7.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 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7.3 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苗。加强生产场地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科学施 肥。发病季节及时清除病残株,集中销毁。 7.4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或黑光灯)、粘虫板等诱杀害虫。整地时发现蛴螬,及时灭杀。 7.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采用信息素等诱杀害虫。使用印楝素、乙蒜素等生物 农药防病避虫。 7.6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按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执行。选用已登记的农药或经农业、林业等技术推广部门 试验后推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不宜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优先使用植物源农药、矿 物源农药及生物源农药。禁止使用除草剂及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参见附录A。 7.7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具体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8 采收与产地初加工 8.1 采收 8.1.1 采收时间 5 月~8 月,花蕾由绿色开始变白,即下部绿色,上部白色膨胀将要裂口而尚未开放

pdf文档 DB33-T 655-2016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T 655-2016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1 页 DB33-T 655-2016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2 页 DB33-T 655-2016 金银花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6:31:1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