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 05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484—2014 菌草栽培灵芝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anoderma lucidum cultivation with JUNCAO 2014 - 12 - 29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3 - 02 实施 发 布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菌草栽培灵芝技术规范 DB35/T 1484—2014 * 2015 年 1 月第一版 2015 年 1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484—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占熺、林冬梅、林兴生、林辉、刘斌、罗海凌、李晶、林树钱、王赛贞。 I DB35/T 1484—2014 菌草栽培灵芝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菌草栽培灵芝的栽培场地、菇棚类型、原料要求、菌种要求、栽培工艺、栽培技 术、采收、干燥、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以菌草为培养基栽培灵芝。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5358-2007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 栽培场地 3.1 场地环境 应符合NY/T 5358-2007的规定。 3.2 场地分区与布局 栽培场合理分区,配备晒场、原料仓库、菌种室、装袋车间、灭菌车间、冷却室、接种室、菌丝培 养室、出菇棚、包装间、产品仓库等。 3.3 3.3.1 菇棚类型 平顶简易菇棚 菇棚高2.0 mm~2.5 mm,长宽根据栽培规模确定。菇棚内菌床规格为宽1 m、通道0.5 m,棚顶铺上 竹片、杉树枝、芒萁等不易腐烂的覆盖物,菇棚的遮光度为70%~90%,菇棚四周用甘蔗叶、芦苇、五节 芒等编成草帘围住。 3.3.2 拱形塑料菇棚(墙式栽培) 拱棚顶高2.7 m~2.8 m,棚宽4 m~6 m、长20 m~35 m,中间过道宽0.8 m~1.2 m,菇棚外盖薄膜 和遮阳网,棚内光照强度为300 Lux~500 Lux,菇棚设通风门、窗,保持空气流通。 3.3.3 拱形塑料菇棚(阳畦栽培) 1 DB35/T 1484—2014 棚顶高2.1 m~2.2 m,棚宽3.8 m~4.0 m,其上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棚内建两个小塑料拱棚;菇 床高20 cm,宽100 cm,通道60 cm,畦边插弓形竹片,再盖上薄膜。 3.3.4 生态栽培式菇棚 在树林间、竹林间、草间建小型生态栽培式菇棚。 4 原料要求 4.1 栽培主料 以菌草为栽培主料,应符合NY/T 5099-2002的要求。 4.2 栽培基质辅料 应符合NY/T 5099-2002的要求。 4.3 水 应符合GB 5084-2005中蔬菜用水质标准的要求。 5 菌种要求 菌种应由具菌种生产经营资质单位提供,并适合以菌草为主要原料栽培。 6 栽培工艺 栽培工艺流程见图1。 种 相对湿度 85%~90% 出芝管理 22℃~25℃ 菌丝培养 接 7 子实体生长 图1 菌 藏 采收干燥 贮 相对湿度 85%~90% 灭 菌袋制作 配料拌料 粉碎加工 采收菌草 22℃~28℃ 22 ℃~28 ℃ 栽培工艺流程图 栽培技术 7.1 栽培季节 自然条件下,菌草栽培灵芝适宜的接种时间为11月至翌年2月,智能控温条件可周年栽培。 2 DB35/T 1484—2014 7.2 栽培培养基推荐配方 可用于栽培灵芝的菌草种类和培养基配方如表1。 表1 菌草栽培灵芝部分配方表(%) 序 原 辅 料 号 芒萁 1 30 2 20 3 30 4 39 39 5 20 33 6 26 7 25 类芦 40 10 30 11 40 12 30 麸皮 碳酸钙 20 2 象草 巨菌草 宽叶雀稗 互花米草 拟高粱 20 2 15 2 20 2 15 2 20 2 58 15 2 83 15 2 15 2 20 2 16 2 20 2 76 22 2 30 15 2 53 30 52 43 23 25 42 48 25 7.3 五节芒 58 13 14 芦苇 48 8 9 斑茅 28 菌袋制作 7.3.1 栽培袋 可采用聚丙烯和聚乙烯塑料薄膜袋(筒),规格为:60 cm×15 cm,60 cm×17 cm,38 cm×17 cm, 厚0.55 mm~0.65 mm。 7.3.2 拌料 严格按培养料配方称取所需原料,料水比为1:(1.2~1.3),搅拌均匀后装袋。 7.3.3 装袋 可采用专用装料机或手工装袋。装料时培养料要装紧,用塑料套环和套盖封口,或用棉线或塑料带 扎口,扎口方法是袋口朝上顺势旋转菌袋,用棉线或塑料带在紧贴培养料处扎紧,反折后再扎一次。 7.3.4 灭菌 采用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高压灭菌需在压力1.47×105 Pa下保持2 h,常压灭菌要求温度达100 ℃ 时保持10 h。 7.3.5 接种 采用接种箱、洁净室接种,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 7.4 菌丝培养 3 DB35/T 1484—2014 接种后应立即搬入培养室或菇棚。菌筒以“#”字形交错堆叠,每堆8~10层,每层4筒,接种后 7 d~10 d不要搬动,培养期间要进行翻堆;菌袋排在培养室的培养架上或在菇棚排成墙式。菌丝培养 的环境应清洁、通风,温度控制在28 ℃以下,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 7.5 子实体培养 7.5.1 菌筒消毒开孔 菌筒(袋)表面菌丝从白色转为浅黄色或褐色膜时应开出芝孔,开孔前菌筒和开孔刀片均需消毒, 菌筒栽培的在菌筒原接种孔处开3~5孔,菌袋栽培的可打开袋口或在袋底开孔。 7.5.2 排筒(袋)催蕾 开孔后的菌草灵芝菌筒(袋)应及时排放于出菇棚,向空间和地面喷水以增加湿度,空气相对湿度 保持在80%~90%,温度控制在22 ℃~30 ℃。 7.5.3 子实体生长管理 7.5.3.1 通风换气 每天开窗通气或掀膜换气1~3次。 7.5.3.2 温湿度 温度控制在22 ℃~30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 %~90 %。 8 8.1 采收、干燥、贮藏 采收 当灵芝菌盖边缘黄色的生长圈消失,由浅黄色变成棕色或褐色,菌盖边缘停止伸展,菌盖不再增厚 时采收。采收方法是用手旋摘,一手扶住菌筒(袋),一手握住灵芝菌柄,左右轻旋至采下。 8.2 干燥 灵芝采收后应及时干燥,可晒干或烘干,烘烤时温度控制在50 ℃~70 ℃,含水量控制在13 %以下, 加强通风。 8.3 贮藏 灵芝子实体经充分干燥后应装入塑料袋密封,并在干燥条件下储藏。 4

pdf文档 DB35-T 1484-2014 菌草栽培灵芝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484-2014 菌草栽培灵芝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484-2014 菌草栽培灵芝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484-2014 菌草栽培灵芝技术规范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6:20:5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