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2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419—2014 新吉富罗非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NEW 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Bree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14-03-04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06-05 实施 发 布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新吉富罗非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DB35/T 1419—2014 * 2014 年 6 月第一版 2014 年 6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419—201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环境条件 ............................................................................ 1 4 育苗设施 ............................................................................ 2 5 亲鱼培育 ............................................................................ 2 6 苗种繁殖 ............................................................................ 3 7 苗种培育 ............................................................................ 3 8 苗种质量 ............................................................................ 4 9 病害防治 ............................................................................ 5 10 生产记录 ...........................................................................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常见鱼病及其防治方法 ............................................. 6 I DB35/T 1419—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起草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 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艳翠、秦志清、陈三木、樊海平、蔡葆青、钟全福、翁祖桐、邓志武、 王艺红、阙炳根、刘亚水、黄溪龙。 II DB35/T 1419—2014 新吉富罗非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吉富罗非鱼苗种繁育的环境条件、育苗设施、亲鱼培育、苗种繁殖、苗种培育、 苗种质量、病害防治和生产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地区的新吉富罗非鱼苗种繁育,可供奥尼、吉富及其它品系罗非鱼苗种繁育参 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008-2012 SC/T 1025 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罗非鱼配合饲料 SC/T 1044.3-2001 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 鱼苗、鱼种 SC/T 1105 罗非鱼鱼种性别鉴定方法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DB35/T 1074 福建省水产苗种场建设规范 DB35/T 1075 福建省水产苗种场生产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3 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 符合NY 5361、DB35/T 1074和DB35/T 1075的要求。 3.2 池塘环境 1 DB35/T 1419—2014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应符合NY 5051的要求。池水溶解氧保持在4 mg/L以上, pH值7.5~8.5为宜,非离子氨≤0.02 mg/L。 4 育苗设施 4.1 亲鱼池 2 2 2 2 面积以每口0.2 hm ~0.6 hm 的土池为宜,池塘深度1.5 m~2.0 m,淤泥厚度≤10 cm,具有独立 2 的进、排水系统,池塘间应有严格的隔离措施。每0.1 hm 水面配置1台功率为1.5 kW增氧机。 4.2 繁殖池 面积以每口0.1 hm ~0.3 hm 的土池为宜,池塘深度1.5 m~2.0 m,淤泥厚度10 cm~20 cm,具 2 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塘间应有严格的隔离措施。每0.15 hm 水面配置功率1.5 kW增氧机1台。 4.3 苗种培育池 4.3.1 土池 2 2 2 面积以每口0.05 hm ~0.2 hm 为宜,池塘深度1.0 m~1.5 m、每0.05 hm 配备2台功率为0.75 kW 增氧机。 4.3.2 水泥池 2 2 2 面积以每口60 m ~140 m 为宜,池塘深度1.0 m,采用充气增氧方式,充气口设置为1个/m 。 4.4 苗种培育网箱 规格为(8~10)m×2 m×1 m为宜,网目400 µm~800 µm。网箱集中架设在池塘中,池塘水面与 网箱面积比例为4∶1以内,采用充气增氧方式。 4.5 越冬设施 越冬池需配套塑料薄膜保温棚,亲鱼池水温低于17 ℃、苗种池低于14 ℃时还应配有加温设施。 5 亲鱼培育 5.1 亲鱼要求 用于繁殖的亲鱼要求个体在400 g以上,使用年限不超过4龄。主要形态特征为:体侧扁、背高; 头部平直或稍隆起;体被栉鳞;侧线断折,呈不连续的两行;体侧有与体轴垂直的、相互平行的点状 条带7~9条;尾鳍末端钝圆形,不分叉,尾鳍上的斑点呈线状垂直平行排列,成鱼13条以上;性成熟 雄鱼的背鳍和尾鳍边缘呈红色。 5.2 亲鱼放养 5.2.1 放养前准备 按SC/T 1008-2012中5.2的规定清塘消毒,进水用150 µm~180 µm筛网过滤。 5.2.2 2 放养密度 DB35/T 1419—2014 2 9000~15000 尾/hm 。 5.3 饲养管理 投喂粗蛋白含量30%~35%的罗非鱼配合饲料,所投喂的饲料应符合SC/T 1025和NY 5072的规定。 每天早、中、晚巡塘,适时开启增氧机,观察水质变化、亲鱼摄食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每15 d~20 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5 cm~20 cm,换水时温差不能超过2 ℃。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水 质改良剂改善水质。池塘养殖水排放应符合SC/T 9101的规定。 5.3.1 越冬 越冬期间日投喂2次,9∶00~10∶00和14∶00~15∶00各1次,日投饲率为亲鱼总体重的0.5%~ 1%,并辅以浮萍等青饲料。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17 ℃~20 ℃。 5.3.2 产前 日投喂2次,8∶00~10∶00和14∶00~16∶00各1次,日投饲率为亲鱼总体重的1%~2%,并辅以 浮萍等青饲料。在低温天气时,适当加深水位,保持水温在18 ℃以上;在高温季节,适当增加换水次 数。 5.3.3 产中 每天上午9∶00~10∶00投喂1次,日投饲率为亲鱼总体重的0.2%~0.8%。水温保持在23 ℃~ 30 ℃。高温季节,加深水位并适当增加换水次数。适当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防止亲鱼缺氧浮头。 5.3.4 产后 日投喂2次,8∶00~9∶00和16∶00~17∶00各1次,日投饲率为亲鱼总体重的1%~3%,并辅以 浮萍等青饲料。 6 苗种繁殖 6.1 雌雄鉴别 按SC/T 1105的规定执行。 6.2 亲鱼配组 2 水温20 ℃以上配组放养。繁殖池放养密度为9000~12000尾/hm ;雌、雄亲鱼的配比为(3~5)∶1。 6.3 鱼苗收集 当水温稳定在22 ℃以上,经过7 d~10 d,池边开始出现集群的鱼苗时,采用380 µm筛绢网制成 的手抄网或3 m~4 m长的拖网沿池塘四周捞取,每天早晚及时将鱼苗捞起,集中到苗种培育池。夜间 捞苗,可用100 W以上照明灯诱捕。 7 7.1 苗种培育 放养密度 3 DB35/T 1419—2014 2 2 放养规格为0.7 cm~1.0 cm的鱼苗:土池以150~225尾/m 为宜;水泥池以3000~4000尾/m 为宜; 2 网箱以5000~10000尾/m 为宜。 7.2 饲料投喂 投喂粗蛋白质含量40%以上的罗非鱼鱼苗粉状配合饲料,直接投喂或将饲料加水搅拌成具有良好 黏性的团状饲料挂篮投喂,日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8%~10%,日投喂4次~6次,每次投喂量以2 h内 摄食完为宜,应根据培育池水质及天气变化、鱼苗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所投喂的饲料应符合SC/T 1025 和NY 5072的规定。 7.3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巡塘一次,观察鱼苗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土池培育,每 5 d~7 d加注新水1次;水泥池培育,每1 d~3 d吸污1次;网箱培育,每5 d~7 d清洗网箱1~2次或 更换网箱1次。当鱼苗规格达2 cm以上,需进行疏养。 7.4 出塘 经25 d~30 d培育,苗种规格达到3 cm以上即可出塘,转入大池进行成鱼饲养或进行越冬苗种培 育。 7
DB35-T 1419-2014 新吉富罗非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8:41:2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