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05 DB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382—2013 代替 DB33/ 382.1-2002 、DB33/ 382.1-2002 DB33/T 382.3-2002 等 延胡索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Rhizoma Corydalis 2013 - 12 - 19 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1 - 19 实施 发 布 DB33/ 382—2012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382.1-2002、DB33/T 382.2-2002、DB33/T 382.3-2002、DB33/T 382.4-2002、 DB33/T 382.5-2002,与DB33/T 382-2002所有部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种块茎挑选标准修改为直径大于 1 cm 的子块茎,并取消了对种块茎的质量等级的要求; ——增加了稻板延胡索种植模式; ——增加了使用除草剂技术; ——质量标准引用了国家有关标准; ——增加档案管理章节; ——增加规范性附录 A 和资料性附录 B。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斌龙、周晓龙。 I DB33/ 382—2012 延胡索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延胡索的产地环境、种块茎、种植、病虫害防治、收获、初加工、药材质量安全及档 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延胡索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8855 新鲜水果和蔬菜 取样方法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 产地环境 3.1 空气 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标 浓度限值 项目 总悬浮颗粒物(TSP) ,mg/m 3 日平均一级 日平均二级 ≤ 0.12 0.30 二氧化硫(SO2) ,mg/m 3 ≤ 0.05 0.15 氮氧化物(NO2) ,mg/m 3 ≤ 0.10 0.10 ≤ 4.0 4.0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10μ m) 0.05 0.15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2.5μ m) 0.035 0.075 3 一氧化碳(CO) ,mg/m 3.2 水质 1 DB33/T 382—2013 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产地灌溉水质量指标 项目 浓度限值 pH值 5.5~8.5 总汞,mg/L ≤ 0.001 总镉,mg/L ≤ 0.01 总砷,mg/L ≤ 0.1(旱作) 总铅,mg/L ≤ 0.2 铬(六价),mg/L ≤ 0.1 氟化物,μ g/L ≤ 氰化物,mg/L ≤ 3.0(高氟区) 2.0(一般地区) 0.50 3.3 土壤 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浓度限值 项目 pH值<6.5 pH值6.5~7.5 pH值>7.5 镉,mg/kg ≤ 0.3 0.3 0.6 汞, mg/kg ≤ 0.3 0.5 1.0 砷, mg/kg ≤ 40(旱地) 30(旱地) 25(旱地) 30(水田) 25(水田) 20(水田) 铜, mg/kg ≤ 50 100 100 铅, mg/kg ≤ 250 300 350 铬, mg/kg ≤ 150(旱地) 200(旱地) 250(旱地) 250(水田) 300(水田) 350(水田) 锌, mg/kg ≤ 200 250 300 40 50 60 镍, mg/kg ≤ 六六六 ≤ 0.5 滴滴涕 ≤ 0.5 注1: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 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一半。 注2: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注3: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4 种块茎 2 DB33/ 382—2012 4.1 要求 选择浙胡1号等抗性强的延胡索品种。宜当年生的块茎,直径大于1 cm,外表无破损、无病虫害。 4.2 包装 应摊放在阴凉、通风处,晾4 d~5 d,待表皮风干发白后包装贮存。可用编织袋、布袋、篓筐等符 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 4.3 贮运 应贮存在通风、阴凉、干燥、泥土地面的仓库或室内。长途运输时,不宜堆压过紧,应有防雨、防 晒措施,跨境调运时,按GB 15569规定执行。 5 种植 5.1 选地 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层较深、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 5.2 整地 5.2.1 起沟整平作畦,畦宽 90 cm~110 cm,沟宽 25 cm~30 cm,沟深 20 cm~25 cm。 5.2.2 稻板田用锄头等工具削平稻桩,填平低洼处,依地势拉绳用削刀划好畦和沟,畦宽、沟宽、沟 深按 5.2.1 执行。 5.3 种块茎预处理 临播前,将选好的种块茎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药液中浸种1 h,以浸没为准,捞出晾干后 备用。浸泡时,应除去浮在水面的病烂种块茎。 5.4 播种 5.4.1 宜在 9 月底至 11 月上旬选晴天播种。 2 2 5.4.2 播种量为 600 kg/hm ~675 kg/hm ,在畦上按行株距 10 cm×(11~13)cm 的密度排放种块茎, 芽眼朝上。 5.4.3 施基肥后,将沟中的泥土敲碎覆盖于畦面,覆土厚度为 5 cm~6 cm。 5.5 施肥 5.5.1 总则 宜使用腐熟农家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限量使用化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并按NY/T 496规定执行。 5.5.2 基肥 2 2 施有机肥或栏肥,商品有机肥用量为3000 kg/ hm ,栏肥用量为15000 kg/hm ,钙镁磷肥为600 2 2 2 kg/hm ~750 kg/hm ,氯化钾为30 kg/hm ,在排放好种块茎后施在畦面,然后覆土。 5.5.3 腊肥 3 DB33/T 382—2013 2 2 2 2 12月中下旬施,碳酸氢铵的用量为375 kg/ hm ~450 kg/ hm 、过磷酸钙为375 kg/hm ~450 kg/hm , 2 混匀后撒施畦背,盖栏肥15000 kg/hm ,或盖稻草等。 5.5.4 春肥 2 2 分二次施入,第一次在2月底3月初,尿素用量为75 kg/hm ~90 kg/hm ;第二次在3月中旬,尿素用 2 2 量为60 kg/hm ~75 kg/ hm ,采用冲水泼浇法,浓度0.5%~0.6%。 5.5.5 根外追肥 2 2 3月中、下旬植株旺长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 kg/hm ~22.5 kg/hm ,肥液浓度为1%,隔5 d~7 d喷1次,连喷2次。 5.6 中耕除草 5.6.1 中耕 12月中旬,施腊肥前,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一次浅中耕,操作时应小心谨慎,避免伤及地下种芽。 5.6.2 除草 播种后可选用50%乙草胺乳油500倍液等除草剂封杀杂草。宜人工除草。春季旺长期,选晴天露水干 后进行人工除杂草2次~3次。 5.7 排灌水 播种后,遇干旱天气,灌水抗旱,水不应满过畦面。出苗后,遇春季多雨,应清沟排水,田间不应 积水。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 利于病虫发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各类病虫害 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范围内。 6.2 主要病虫害 霜霉病、菌核病、元胡龟象。 6.3 农业防治 宜采用水旱轮作模式。 6.4 物理防治 整地时人工捕杀蛴螬等地下害虫;延胡索生长期,用灯光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金龟子、元胡龟象等 害虫;用色板诱杀蚜虫等。 6.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病虫的发生、繁殖和危害。 4 DB33/ 382—2012 6.6 化学防治 6.6.1 6.6.2 6.6.3 6.6.4 按 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宜交替用药,不应使用铜制剂。 防治霜霉病,宜在发病初期选用烯酰吗啉,或唑醚·代森联,或霜脲·锰锌等药剂,喷雾防治。 防治菌核病,宜在发病初期选用菌核净,或腐霉利,或嘧霉胺等药剂,喷雾防治。 防治元胡龟象,宜在发生初期选用啶虫咪等药剂,喷雾防治。 7 收获与初加工 7.1 收获 5月上、中旬,当地上茎叶枯萎后,选晴天及时收获。清理田间杂草,用四齿耙等工具浅翻,边翻 边捡净延胡索块茎,运回室内摊晾。 7.2 初加工 7.2.1 水煮 将延胡索块茎用孔径1 cm竹筛分成大小两级,洗净泥土,除去杂质,盛入竹筐,浸入沸水,大的煮 4 min~5 min,小的煮2 min~3 min,煮至块茎横切面呈黄色无白心时捞出,晒3 d~4 d后,收进室内 闷1 d~2 d,晒至干燥。 7.2.2 生晒 元胡块茎洗净,除去杂质,晒10 d~15 d,直至干燥,即成生晒元胡。 8 药材质量安全 药材质量安全要求见规范性附录A。 9 档案管理 生产单位应保存完整、真实的产地环境质量资料、生产管理记录。生产管理记录包括投入品的品种、 来源、数量、购买时间与地点、用法、使用时间,种植管理操作的时间、方法,收获与初加工的时间、 方法、操作人员等。档案保存不少于2年。 10 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延胡索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参见资料性附录B。 5 DB33/T 382—2013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延胡索药材质量安全 A.1 要求 A.1.1 性状 本品为罂粟科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5 cm~1.5 c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 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凸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 样光泽。气微,味苦。 A.1.2 质量等级指标 药材外观质量等级指标见表
DB33-T 382-2013 延胡索生产技术规程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56:4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