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DB41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719—2012 火炬松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loblolly pine 2012 - 04 - 01 发布 2012 - 06 - 01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1/T 719— 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河南省国有泌阳马道林场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林业局技术推广站、黄淮学院、泌阳板桥林场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乔国壮、邵明丽、班龙海、胡林坡、郑芳、王素荣、王运忠。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狄新令、马周、卜付军、禹贵卿、吴祖松、赵书奎、邵红琼、伊娟红、张玲、 崔全福、赵红旗、倪黎、孔令营、节昌宇、苏兰卿、王凯。 I DB41/T 719— 2012 火炬松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炬松良种壮苗、栽培技术、抚育管护、档案建立等指标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火炬松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41/T 383-2004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3 良种壮苗 3.1 良种选择 种子应采用经省级以上林木良种审定单位确定的火炬松种子园、母树林生产的优良种子或经种源试 验适于在栽植地生长的原产地的优良种子。 3.2 大田育苗 3.2.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坡度不超过5℃,交通方便、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灌方 便,微酸性(pH值为5.5~6.5)沙质壤土,其它指标按DB41/T 383-2004的规定。 3.2.2 整地做床 育苗地冬季深翻30cm以上,结合耙地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饼肥100㎏~200㎏,复合肥50㎏,土杂肥 2500㎏。翌年早春播种前,再犁耙2~3遍,为了进行土壤消毒和防治地下害虫,在播种前最后一次耙地 时,每667㎡用辛硫磷500g~700g,加细土50㎏,硫酸亚铁粉15㎏进行土壤消毒。然后筑高床,床长10m, 床宽1m,床高20cm~30cm,床沟宽20cm,床头沟低于床沟20cm。床面平整,床边打紧实,用木板轻轻拍 平床面,即可播种。 3.2.3 种子处理 主要包括消毒和催芽。 3.2.3.1 种子消毒 在播种前1d~2d,把种子放入0.1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5 min~30min,搅拌均匀,之后用清 水冲洗后,取出密封2min,然后将种子摊开阴干,即可催芽。 1 DB41/T 719— 2012 3.2.3.2 种子催芽 种子消毒后,用40℃~45℃温水浸种至自然冷却到24h,取出种子摊开晾干,均匀撒在砂床上,再 覆盖0.5㎝~1㎝厚消过毒的细砂,然后用农用薄膜盖好,床四周压实。经5d~6d当有70%的种子裂口露 白时便可进行播种。 3.2.4 播种期 3.2.4.1 播种时间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 3.2.4.2 播种方法 可采用点播、条播或撒播方式。播种后覆盖细沙以不见种子或见到部分种子为宜,一般覆盖厚度为 0.5㎝~1㎝为宜。轻轻将覆盖的沙面压平,然后盖草。立即喷水,经常保持湿润。 3.2.4.3 播种量 火炬松播种量见表1. 表 1 火炬松播种量 播种期 播种方法 播种量(kg /667 ㎡) 3 月~ 4 月 点播 2 ~ 3 3 月~ 4 月 条播 5 ~ 6 3 月~ 4 月 撒播 6 ~ 8 3.2.5 苗期管理 3.2.5.1 驱鸟除害,防旱排涝。 种子出苗期间,采用人工驱赶、扎稻草人等方法防治,并及时防旱排涝 3.2.5.2 及时揭草 一般以出土30%~50%时揭草最好。揭草要分2~3次进行, 3.2.5.3 培根 播后两周,幼苗开始出土,揭草之后,要及时筛土培根,新圃应用松林土,以利接种菌种,老圃地 可用新土或火烧土。 3.2.5.4 适时排灌 旱季要选择早晚及时灌溉,有积水时及时排水。 3.2.5.5 中耕除草 土壤板结要松土,有草时及时除草。要求做到圃地无杂草,土壤无板结. 3.2.5.6 追施肥料 2 DB41/T 719— 2012 幼苗出土后半个月,进行第一次追肥,苗木速生期(5月底6月初)进行第二次追肥,苗木停止生长(7 月中旬)前进行第三次追肥,化肥与有机肥交替进行,追肥要掌握先稀后浓,由少到多,一般每667㎡ 每次施化肥2.5㎏~5㎏,饼肥10㎏~15㎏。7月中旬以后停施氮肥,可适当追些磷、钾肥。 3.3 营养钵育苗 3.3.1 选袋 应选用中下部有孔的纸质或无纺布制作的容器,规格:壁厚0.04㎜~0.05㎜,高15㎝,直径6㎝。 3.3.2 圃地选择 按 3.2.1 的规定。 3.3.3 营养土配制和装袋 3.3.3.1 营养土配制 建议采用以下配制比例:沙质壤土80%~70%,菌根土20%~30%,另加3%过磷酸钙;或火烧土40%,黄心 土30%,菌根土30%,另加3%过磷酸钙。营养土需要消毒,为避免菌根土中的菌根菌因消毒而被杀死,菌根土 可不消毒.消毒的具体做法是将配制好的沙质壤土,用40%工业用的福尔马林:100倍水溶液或0.5%敌克松 水溶液,喷洒配制好的沙质壤土,边翻拌边喷洒,约喷洒到沙质壤土的含水量达60%时即可,此时土体手 握可成团,松手触动即散开。翻拌后用完好的塑料薄膜覆盖。 3.3.3.2 装袋 将配好的营养土,开始装袋,装到土低于容器口1㎝~2㎝即可,装袋后从畦的一端依次整齐地放到 畦内。装满营养土的容器袋要行列排放整齐,数量一致,上面和地面持平或略高1㎝~2㎝,不要低于地 面。装袋工作和芽苗培育同时进行。 3.3.4 播种 每袋播 2~3 粒种子后覆盖细土,浇透水。 3.3.5 苗期管理 播种后,首先应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前,根据墒情每天喷 1~2 次水,真叶开始生长时不用每天都 喷水,苗床干燥时可及时进行漫灌。发芽成苗后把每一容器多于一株的多余苗木移到缺苗的容器上,移 植后用喷雾器洒定根水。并立即喷一遍 0.2%的多菌灵溶液,以后每 10d 喷 1 次 0.3%~0.5%的硫酸亚铁 溶液,1 个月以后一般不用再喷药。 4 栽培技术 4.1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宜选择在海拔高度500m以下,坡度在30°以下,年降水量850㎜以上的微酸性到中性的土壤。 4.2 造林地清理 4.2.1 全面清理。是把造林地杂草、灌木和残留木等全部清除。 4.2.2 带状清理。沿种植行成带状割除灌木、杂草。 3 DB41/T 719— 2012 4.2.3 团块状清理。清除长势不良,没有培养前途的原有林木及灌木、杂草。 4.3 整地 4.3.1 整地时间 宜在秋冬季整地。 4.3.2 整地方法 整地方式采取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1m×1m×0.7m,沿山等高线布行,土壤经风化后,再将土分层 回填,表土填入穴底,穴面外高里低上虚下实。 4.4 造林季节 春季2~3月份栽植或雨季栽植。 4.5 苗木选择 造林时所用苗木采用当年苗或一年生实生苗。高 20cm 以上,地径 0.4cm 以上的一、二级苗木,顶 芽饱满,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稍带宿土为好。 4.5.1 起苗 选择无风或时起苗,随起苗随栽植,避免机械损伤,应保持根系完整。要做到随起苗随分级。苗木 分级按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4.5.2 蘸浆 苗木分级后,进行蘸浆,并防泥浆沾到针叶上,堵塞气孔致死苗木。苗木蘸浆后,及时运到造林地 栽植。 4.6 造林密度 在立地条件好的林地,株行距为2m×2m或2m×3m,每667㎡定植111~167株。立地条件较差的山坡, 株行距为1.5m×2m,每667㎡定植222~297株。 4.7 栽植方法 栽植要掌握“深栽、实埋、不窝根”的栽植要点。栽植深度为苗木高度的1/2~2/3处,当填土至一 半时,将苗子轻轻上提使根系伸展,避免窝根,然后覆土踏实。 4.8 混交造林 混交方式有行间、带状、块状三种;混交树种以刺槐和栎类为主;混交比例以火炬松与混交树种 1:1或1:2为宜。 5 抚育管护 5.1 幼林抚育 5.1.1 松土除草 4 DB41/T 719— 2012 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3~5月进行,第二次8~10月进行;冬季割灌一次,一般在造林后连续 抚育三年。 5.1.2 补植 对当年造林成活率达不到85%时,第二年要及时进行补植。 5.2 抚育间伐 5.2.1 修枝 林分郁闭度达0.7以上,应及时除去下部枝条,修枝高度在树高的1/3~1/2。 5.2.2 间伐 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被压木占20%以上时,进行一次间伐,间伐强度第一次弱度间伐,强度为10%~ 15%并结合修枝,10~20年,进行二次间伐,强度为20%~25%,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6~0.7之 间,间伐方式,按照“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劣留优”的“三砍三留”的原则进行。 5.3 森林保护 5.3.1 病虫害防治 火炬松主要病虫害见附表 A。 5.3.2 护林防火 5.3.2.1 防火隔离带:以火炬松纯林经营的相邻小班界线布设防火线,防火线宽度 15m~30m。 5.3.2.2 生物隔离带:种植阔叶树构成生物防火林带。 6 建档 6.1 建档单位 以小班为单位建立造林经营技术档案。 6.2 建档内容 造林经营技术档案由专人负责按时填写,包含以下内容: 造林设计文件、图表、小班基本情况。林分抚育管理、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情况、抚育间伐的实施情 况及经济核算。 5 DB41/T 719— 2012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火炬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A.1给出了火炬松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A.1 名称 松苗叶枯病 症状 防治办法 幼苗的下部
DB41-T 719-2012 火炬松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6:19: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