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150 B 52 备案号:37389-2013 青 海 DB63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179—2013 青海湖裸鲤疾病防治技术规范 2013 - 03 - 25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4 - 15 实施 发 布 DB63/T 1179—2013 前 言 本规范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祁洪芳、史建全、杨建新、张宏、柴长凯、俞录贤、毛月凤、丰朝晖、惠金莉、 赵秀梅、岳德耀、张惠琴、王红超、罗颖、杨惠琴、马玉亮、闫丽婷、田文根、李谨。 I DB63/T 1179—2013 青海湖裸鲤疾病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寒条件下青海湖裸鲤养殖的疾病防治条件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青海湖裸鲤养殖的疾病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DB63/T 987-2011 青海湖裸鲤鱼苗、鱼种质量 3 3.1 疾病防治的前提条件 环境因素 青海湖裸鲤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连续养鱼3年的池塘采取干塘清淤、 曝晒和清塘消毒的措施后方可使用。 3.2 鱼苗种质量 放养苗种应符合DB63/T 987-2011的规定,要求规格整齐、鳍鳞完整、游动活泼、体质健壮、体色 鲜亮、无病无伤。 4 4.1 消毒工作 环境消毒 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工具、网具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或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 液浸泡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4.2 鱼体消毒 放养前对鱼体进行消毒。使用3%~5%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或用2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 溶液浸泡20分钟。 5 调水防病 在鱼苗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期间,要防止水霉病、小瓜虫病、锚头鳋病等疾病。 1 DB63/T 1179—2013 每年6月~8月是易发病季节,可用二氧化氯类消毒剂进行预防治疗。根据水源、水质情况,每周换 水1次~2次,每次调换量为池水的1/4~1/3,每15天~20天每公顷用生石灰375千克~450千克,化水全 池泼洒。也可用3%~5%的小苏打溶液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和杀死病原微生物。 6 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青海湖裸鲤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烂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和锚头鳋病等。 6.1 6.1.1 烂腮病 病因及诊断 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 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鳃丝末端腐烂、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严重时鳃丝 被浸蚀成柱状,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时远看呈空洞状,俗称“开天窗”,最后整个 腮丝全部腐烂,鱼体也因此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可分为寄生虫性烂腮病和细菌性烂腮病两大类: ——寄生虫性烂腮病由寄生虫寄生引起。 ——细菌性烂腮病由鱼害粘球菌感染引起。 6.1.2 治疗 6.1.2.1 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每 0.067 公顷用生石灰 20 千克~30 千克,或漂白粉 1.0 千克,全池 泼洒;每 100 公斤饲料添加土霉素 20 克~30 克、氟哌酸 16 克~20 克,连喂 3 天~5 天。 6.1.2.2 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每 0.067 公顷用硫酸铜 1.5 千克和硫酸亚铁 0.5 千克混合泼洒,或用 晶体敌百虫 100 克~150 克,兑水全池泼洒。 6.2 6.2.1 水霉病 病因及诊断 由水霉菌感染引起。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 外生长与蔓延扩散,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无食欲, 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此病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 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 6.2.2 治疗 用漂白粉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用药0.5克;中草药五倍子0.75千克熬成10千克药汁,去渣,取汁 全池泼洒,一天两次,用量3毫克/升~5毫克/升水体,连用3天。 6.3 6.3.1 小瓜虫病 病因及诊断 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或鳃组织后,引起组织增生和发炎,并产生大量的粘液,形成白色囊疱,肉眼 可见到小白点。严重时病鱼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鳍条开裂、腐烂。鳃上粘液增多,鳃 小片被破坏,影响呼吸。病鱼反应迟钝,游于水面,不久即死。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 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降至10 ℃以下或升至28℃以上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2 DB63/T 1179—2013 6.3.2 治疗 用土霉素3毫克/升~4毫克/升直接泼洒于池水中,2小时后重新换水或用生姜、辣椒熬汁浸浴,500 克辣椒和1500克生姜熬成药汁10千克,药浴浓度为50克/立方米~60克/立方米;将病鱼放入由矿物盐配 制的浓度为1‰~10‰的盐水中浸浴5天~7天。 6.4 锚头鳋病 6.4.1 病因及诊断 锚头鳋把头部钻入鱼体内吸取营养,使鱼体消瘦。鱼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 组织发炎红肿,组织坏死,水霉菌侵入丛生。锚头鳋露在鱼体表外面的部分,常有钟形虫和藻菌植物寄 生,外观象一束束的灰色棉絮。鱼体大量感染锚头鳋时,好像披着蓑衣,故称“蓑衣病”。此病对鱼种 的危害最大,一条6厘米~9厘米长的鱼种,有3个~5个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以春秋季流行最严 重。 6.4.2 治疗 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2.5%的粉剂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呈1克/立方米~5克/立方米,隔5天再 泼洒1次;使用中草药槟榔(雷丸槟榔散),对车轮虫和锚头鳋进行驱杀。 6.5 车轮虫病 6.5.1 病因及症状 “车轮虫”对鱼苗、幼鱼和成鱼都能侵袭感染,在鱼苗、鱼种阶段最普遍,水温在15℃~17℃之间 易发生。病鱼暗黑消瘦,离群靠近池边缓慢地有动,或静静地漂浮在下风水面上,不久即会死亡。 6.5.2 治疗方法 用1%盐水侵洗40分钟;或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浸洗30分钟;或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精 消毒150分钟。 6.6 斜管虫病 6.6.1 病因及症状 斜管虫大量侵袭鱼的皮肤和鳃瓣,当水温适宜时,病原体繁殖非常迅速,从发现个别病原体以后, 经过2-3天,往往在皮肤、鳃瓣的缝隙中大量出现。当鱼体受大量病原体的寄生时,分泌大量粘液,使 鱼呼吸困难,鱼体消瘦变黑游近岸边,随之发生死亡。 6.6.2 治疗方法 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浸洗30分钟;或用敌百虫0.1克/立方米浸洗30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B63-T 1179-2013 青海湖裸鲤疾病防治技术规范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6:38:0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