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2157—2012 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2012 - 05 - 16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37/ T 2157—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庆美、李爱贤、解备涛、张海燕、侯夫云、董顺旭。 I DB37/ T 2157—2012 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鲜食甘薯的产地条件、生产技术及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春、夏鲜食甘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6 种薯 GB 7413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LS/T 3104 甘薯(地瓜、红薯、白薯、红苕、番薯)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1200 甘薯脱毒种薯 NY 1500.41.3~1500.41.6 NY 1500.50~1500.92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选择土层较厚、排灌良好的沙壤土种植鲜食甘薯。 4 生产技术 4.1 选择良种 选用高产、抗病、耐贮藏的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从异地调种时要经过当地病虫害检疫部门检查, 防止外地病虫害的入侵。种子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二级标准以上。 种薯质量的检测按照GB 4406的规定执行;病虫害的检疫按照GB 7413的规定执行。 4.2 培育壮苗 4.2.1 苗床的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灌良好的地方建苗床。旧的苗床在排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2 倍液喷洒消毒。苗床在排种前应施足基肥,每m 施羊粪或猪粪5kg,硫酸铵50g,过磷酸钙60g,硫酸钾 40g;肥料要深施,以免烧苗。 肥料的使用要符合NY/T 394的要求。 4.2.2 种薯的消毒 1 DB37/ T 2157—2012 选择健康种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浸种10min后,在火炕、温床或双膜覆盖的冷 床上育苗。夏薯需建立无病采苗圃(二级育苗)。 使用脱毒种薯的,种薯质量的检测按照NY/T 1200的规定执行;对种薯进行消毒时,要符合NY 1500.41.3~1500.41.6 NY 1500.50~1500.92的要求。 4.2.3 适时排种 加温育苗法掌握在栽插适期前30d左右排种;采用露地育苗法,当土温达到14℃以上时即可排种。 山东省可在“春分”前后上炕排种,“谷雨”前后栽插采苗圃。 2 排种密度掌握在30kg/m 左右。种薯大或出苗稀的品种,排种可密一些;种薯小或出苗多的品种, 可适当稀排。排种前先把床温加热到30℃~35℃,采用斜排法,头压尾的三分之一,大小薯分开排,做 到上齐下不齐。 4.2.4 苗床管理 春季育苗温度管理,分3个阶段:发芽阶段(28℃~35℃)、长苗阶段(25℃~30℃)和炼苗阶段(15 ℃~26℃)。 苗床光照管理:幼苗刚出土时,应适当遮荫;苗发绿后适当增加光照晒苗;炼苗期薯苗充分见光。 苗床水分管理:苗床排种时水要浇透,以后视墒情适当浇水。 2 苗床的肥料管理:采苗2~3茬后可适当追肥,每m 用尿素50g撒施,撒肥后扫落沾在苗上的肥料, 并立即浇水。 4.2.5 壮苗标准 壮苗的标准是具有本品种特征,苗龄30d~35d,苗长20cm~25cm,顶部三叶齐平,叶片肥厚,大小 适中,颜色鲜绿,茎粗壮(直径0.5cm),节间短(3cm~4cm),茎韧而不易折断,折断时白浆多而浓, 全株无病斑,春苗百株鲜重0.5 kg以上。 4.3 施足基肥、整地起垄 2 起垄前施足基肥,每667m 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kg~3000kg,化肥纯氮3kg,五氧化二磷6kg, 氧化钾8kg。 2 耕翻整地后足墒起垄,垄距70cm~80cm,垄高20cm~30cm。起垄时每667m 撒入5%辛硫磷颗粒剂2kg 防治地下害虫。 肥料的使用要符合NY/T 394的要求。 4.4 适时栽插、合理密植 春薯当气温稳定在15℃~16℃,10cm处地温稳定在17℃~18℃时,开始栽插比较适宜,夏薯则要抢 2 2 时早栽。栽植密度春薯为3000~3500株/667m ,夏薯为3500~4000株/667m 。 栽植方法掌握选用壮苗、药剂浸苗、斜插露三叶等要点,其中药剂浸苗方法是用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500倍液浸泡种苗基部,时间为10min~15min。 4.5 栽培方式 鲜食甘薯的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两种,其中覆膜栽培的技术要点:一是选择肥力较 好的地块,施足基肥,深翻起垄。二是适当早栽,比露地栽培早栽7d。三是土壤墒情要足,若无灌水条 2 件,栽植时连续浇2~3遍窝水。四是药剂除草,每667m 50%的乙草胺乳油100ml~120ml,加水50kg~60kg, 2 DB37/ T 2157—2012 喷于垄面。五是及时盖膜,栽一垄盖一垄,以利保墒。盖膜后破孔把苗放出,并在苗四周压土。在垄沟 底,膜与膜之间须留有间隙,茎叶封垄后可在膜面随处扎孔,以利雨水下渗。 4.6 田间管理 4.6.1 肥水管理 栽插时浇足窝水,生长期间一般不浇水,干旱年份可适当轻浇。若遇涝积水,应及时排水,增加土 壤通透性。 2 长势弱可适当追施氮肥,尿素的追肥量不超过7.5kg/667m 。追施氮肥宜早不宜迟,栽后一个月内 追施增产效果显著,中期高温多雨不宜追肥。当甘薯进入块根迅速膨大期后,结合防治病虫害,用1%~ 2 3%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等进行根外叶面喷肥。根外追肥方法是每隔7d喷一次,每次用量200kg/667m , 连续3~4次。 肥料的使用要符合NY/T 394的要求。 4.6.2 中耕除草 茎叶封垄前中耕2~3遍,消灭杂草。中耕深度:初次6cm~7cm左右,第二次3cm左右,第三次只刮 破地皮。垄底深锄,垄背浅锄,防止伤根,保持垄形。 4.6.3 病虫害防治 要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 辅”的原则,防治鲜食甘薯病虫害。 鲜食甘薯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严格按照NY 1500.41.3~1500.41.6和NY 1500.50~1500.92的规定 执行。 4.6.3.1 黑斑病防治 首先,要建立无病留种地。选择6年以上未栽植过甘薯的无病地块,自采苗圃剪取无病蔓头苗栽植 留种。无病留种地应注意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其次,对种薯、种苗进行消毒处理:种薯可采用温汤(先在40℃~50℃温水中预浸2min,然后用50~ 54℃温水浸种10min)或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5min~10min)浸种;种苗可采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浸泡基部10min~15min,浸苗后立即栽种。 另外,应及时清除田间、苗床的病薯、病苗,防止通过各种途径污染肥料和薯田。 4.6.3.2 茎线虫病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土壤药剂消毒:采用1.8%阿维菌素乳剂 3000倍液,栽苗时结合浇窝水施用。同时,还要注意薯苗的药剂消毒:用50%辛硫磷微胶囊,稀释4倍, 浸苗基部3min~5min,浸苗后立即栽种。 4.6.3.3 根腐病防治 目前为止没有防治根腐病的有效药剂,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为轮作倒茬和选用抗病品种,如济薯18、 济薯21、济薯22号、烟薯25、烟紫薯1号、豫薯10号、北京553等。 4.6.4 控制旺长 3 DB37/ T 2157—2012 在肥水条件好的地块,生长中期如果阴雨连绵,地上部容易发生徒长,此时不能翻蔓,要及时排水, 2 尽早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每667m 每次用10g多效唑兑水50kg,每隔4d~5d喷洒一次,连续喷3~4次, 能有效控制徒长。 4.7 适时收获 在10月上中旬开始收获,霜降前收完。晴天上午收获,同时把薯块分成3级(200g以下,200g~600g 和600g以上),经过田间晾晒,当天下午入窖。要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防止破伤。 甘薯商品质量应符合LS/T 3104的要求。 4.8 安全贮藏 选择合适的贮藏窖类型,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土质坚实和管理运输方便的地方, 窖内要有良好的通气设备、加温设备,薯窖要坚固耐用、管理方便。 贮藏前要对贮藏窖进行清扫和消毒,方法是每平方米用10g~15xg硫磺多点燃烧,密闭熏蒸24小时, 然后充分通风;或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严格剔除带病、破伤、受水浸或冻害的薯块,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沾后贮藏。贮藏量占薯窖总容积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在薯堆中间放 入通气笼,以利通气。 种薯入窖后分阶段加强管理,控制好通风口,保证窖内温度、湿度、通气性符合甘薯安全贮藏的要 求,发现腐烂及时清除。窖温保持11℃~14℃,湿度保持85%~90%。 甘薯种薯贮藏期间注意随时测定、记载窖温、堆温和检查贮藏情况,并建立完整的管理记录档案。 5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 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使用、病虫害防治、收获和贮藏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 施,并保存2年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37-T 2157-2012 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2157-2012 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2157-2012 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2157-2012 鲜食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06:53:3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