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05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231—2011 余甘子栽培技术规范 2011-12-31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03-15 实施 发 布 DB35/T 1231—2011 前 言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惠安县农业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林榕、郑俊峰、陈金喜、熊月明、王浴沂、李雪琴、刘灿洪、黄聪敏。 I DB35/T 1231—2011 余甘子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余甘子种植的生态条件、果园定植、土壤管理、营养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 治等栽培技术的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余甘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1535-2007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微生物肥料》 NY 5023-2002 《无公害食品 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 3 生态条件 3.1 区域 南亚热带地区。 3.2 气候条件 3.2.1 气温 年平均气温 20℃左右,年极端低温>-1℃,冬季无严重霜冻地区。 3.2.2 日照 年日照时数≥1500 h。 3.2.3 水分 年降雨量≥800 mm。 3.3 土壤条件 土层深度≥40 cm,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红壤或黄壤,有机质含量>1.0%,pH 值 5~6 为宜。 3.4 果园规划 3.4.1 园地选择 山地宜选择海拔高度≤250m,坡度 25°以下,朝向南坡或东南坡;平原忌低洼地,避免在山 坳易沉积冷空气处种植。 3.4.2 道路设计 主干路贯穿全园与外路相连,能通行货车,一般路宽4m~5m;支道与主干道衔接并和果园小区 相连,能通行拖拉机和小型果园机械,路宽2.5m~3.5m;果园内还应规划人行耕作通道。 3.4.3 排灌设置 拦洪沟(环山沟),沟面宽为1.0 m~1.5 m,沟底宽0.8 m~1.0 m,沟深1.0 m~1.5 m。 排水沟,梯地台面内侧开宽0.3m,深0.2m排水沟,排水沟与排洪沟相连。 3 每公顷建一个贮水10 m 左右的水池。 3.4.4 修筑梯地 按等高线修筑梯地,梯面略向内倾斜(外高内低),梯面宽度不少于2.5 m。 1 DB35/T 1231—2011 3.4.5 防护林 陡坡和山顶不宜种果的地段,均可造林;特别是果园的风口,应营造防护林带。防护林应选择 混交林,且与余甘子不存在相同的主要病虫害。 4 果园定植 4.1 定植密度 要根据品种、土壤肥力、地形、地势、栽培管理技术等综合因素而定。株行距按2m×2m、2m× 3m定植,立地条件、通风好、始果期能提高产量,进入盛果期封行过密后可间伐。 4.2 定植穴要求 定植穴规格为 60 cm×60 cm×60 cm,每穴填绿肥 10 kg~15 kg、石灰 1 kg~1.5 kg、鸡粪 10 kg(或复合肥 1.5 kg),覆土 45 d 以上腐熟。 4.3 定植期 2 月中旬~4 月中旬。 4.4 苗木要求 4.4.1 苗木检疫 调运执行GB 18407.2-2001、GB 191-1990、GB 6388-1986的规定。 4.4.2 苗木质量 嫁接苗,枝条已木质化、距接口1cm处茎粗达0.7cm、脱落枝已掉落。 4.5 栽植要求 4.5.1 苗木根部带土或沾上黄泥浆定植。 4.5.2 栽植后苗木根颈部宜高于地表水平 15 cm~30 cm,以防日后下陷。 4.5.3 把根系按其自然延伸方向顺势舒展,压实,浇足定根水再盖一层松土,同时进行地面覆盖。 定植后,遇晴天,每隔 2 d~3 d 浇水 1 次。 5 土壤管理 5.1 改良土壤 5.1.1 土壤瘠薄的丘陵山地果园,应采取深翻扩穴的方法,使活土层达 45cm 以上。 5.1.2 幼树期 定植 1~2 年后,每年交替于植株的一侧或相对两侧,定植穴外围挖长 100cm×深 40cm×宽 30cm 的沟。每株回填绿肥、秸秆 20~25kg,生物有机肥 8~10 kg,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 0.5~ 0.75kg,石灰 0.5~1.0kg,然后表土填入沟底心土放在沟面。 5.1.3 盛果期,扩穴改土 在冬季或初春之际,用火烧土或潭泥,沟泥、土杂肥,每株 100 kg~150 kg,堆于树干周围, 用于根际培土。 5.2 果园套种与覆盖 种植后1~2年内,套种花生、西瓜等作物;利用稻草、花生杆或绿色桔秆进行覆盖,盖草厚度 为5cm左右;主干周围留一定空处,不可盖住树头。 5.3 果园生草 2 5.3.1 春秋两季种草,在树干周围的 1 m 以内不宜播种牧草,留出清耕区。豆科牧草种于树冠滴 水线之外,禾本科牧草种于果园的梯埂或果树株间范围。 5.3.2 豆科植物以圆叶决明、印度豇豆为主;禾本科植物以百喜草为主;提倡豆科与禾本科混 播。根据生长情况进行适时收割,铺在清耕区内。每 5~6 年进行一次更新。 6 2 水肥管理 DB35/T 1231—2011 6.1 灌排 6.1.1 灌溉水要求无污染,水质符合 NY 5023-2002 要求。 6.1.2 春梢、夏梢、秋梢抽发期及果实发育期等发生干旱时要适量灌水。 6.1.3 雨季或果园积水时,及时疏通果园排水渠道,保障排水通畅。 6.2 施肥 6.2.1 肥料种类及质量 按 NY/T 394-2000《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1535-2007《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微生物 肥料》 6.2.2 施肥时期及数量 6.2.2.1 幼树期 采用薄肥勤施,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每年3~5次。第一次在2月春梢萌动前,第二次 4月春梢抽发期,第三次6月春梢充实和夏梢抽梢期,第四次8月秋梢萌发期。植后第一年单株每次施 尿素20g或复合肥30 g~50 g,以后每年增加50%至1倍的施肥量。 6.2.2.2 始果期、盛果期 2 根部肥每年追施二次,复壮肥及梢果肥。主要施用 N、P2O5、K2O 等速效化肥,667 m 施 N3.2 kg、 P2O5 19.9 kg、K2O 25.8 kg;N︰P2O5 ︰K2O 比例为 1︰1.21︰:1.56。复壮肥在采果结束前的一个月 施用;梢果肥:①壮梢保果肥,5 月下旬施肥;②壮果促梢肥, 8~10 月份施用;施肥量占全年总 量的 45%~50%。 6.3 施肥方法 挖穴深施,沿树冠滴水外沿处挖穴 20 cm~40 cm,施肥沟,均匀施后回土并及时灌水。 7 整形修剪 7.1 整形 幼年树(2~4 年)生长时期,主干定为 60 cm~80 cm 打顶,留主枝 2~3 枝,副主枝 3~6 枝, 做到矮壮、枝条四面错落伸展,分布合理。 7.2 修剪及操作方法 7.2.1 幼年树 定植的幼树一年能抽春、夏、秋梢 3 次梢以上,主枝或副主枝生长量都较大,当主枝、副主枝 枝梢抽生过长,而未抽生侧生结果母枝时,主枝长 50 cm~60 cm、副主枝长 40 cm~50 cm 打顶。 7.2.2 结果树 7.2.2.1 结果树树高应控制在 300 cm 以下。树冠有效结果母枝长度,垂直方向控制在 250 cm 以 内;水平方向控制在 200 cm 以内。 7.2.2.2 结果树,生长期修剪:结果母枝超过 25 cm 时则摘心。休眠期修剪:对 4 年生枝条进行短 截,剪口以下抽生的枝梢保留在 5 条以下。剪掉病虫枝、枯枝、纤细枝之外,对粗在 0.4 cm 以下的 部分枝条进行短截,留桩 30 cm~40 cm。 7.2.2.3 10 年以上果园荫蔽大于 80%以上,树冠内部的侧枝开始出现衰老,对 6 年生以上的枝条进 行回缩修剪。 7.2.3 弱树、衰退期树 有计划更新老树,对骨干枝进行回缩修剪;对计划更新的果园,应进行深耕,增施肥料,增 强树势。 7.2.4 除萌 及时除去无用的根蘖。 7.2.5 疏枝 及时疏除内膛纤弱枝。 3 DB35/T 1231—2011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选用高效、 低毒、低残留农药,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法,合理运用生物防治、物理及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 地控制病虫害。 8.2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调整树体营养,增强抗病能力,起到壮树防病的作用。 8.3 物理防治 8.3.1 在冬季,刮干净树上自然剥裂的树皮,集中烧毁,然后用石灰水或石硫合剂涂刷树干。 8.3.2 随时剪除附在树干上的寄生植物。 8.4 生物防治 保护果园小生态,保护瓢虫、捕食螨等天敌,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等方法, 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 8.5 化学防治 余甘子主要有蚜虫、介壳虫、木蠹蛾、卷叶虫等。 8.5.1 蚜虫防治 余甘子蚜虫大发生时密集在嫩枝和幼叶上吮吸汁液,被害后叶片出现油渍状,引起落花落叶; 在发生为害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有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或25%扑虱灵2000~4000倍液喷雾; 连续喷2次,每次相隔7 d~10 d。 8.5.2 介壳虫防治 堆粉蜡介成虫和若虫以吸食叶片、花蕊、花幼芽的汁液,导致落花、落叶、枯枝、树势衰退, 生长不良,严重的可造成主枝枯死。 堆粉蜡介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在4~5月,第二代在8~9月,雌成虫大多数集中固定一处,有 聚居性,冬天幼虫爬到树枝裂缝或树盘下松土及附近杂草木根颈部(近表土)越冬。 防治方法:①冬季刷干净树干,去除木蠹蛾虫粪,剪除虫枝、枯枝以及清除园内和附近的杂草 并集中烧毁。②药剂使用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盛孵期进行喷药。用松脂合剂(夏季16~20倍、冬 季10~15倍)、柴油乳剂和机油乳剂(含油量2%)500~700倍液或45%瓢甲敌乳油1000~2000倍液进 行喷杀。 8.5.3 木蠹蛾防治 余甘子木蠹蛾有相思拟木蠹蛾和咖啡木蠹蛾二种。主要危害大主枝及近主干,蛀食木质部形成 纵横交错的管状遂道,在蛀食孔的下部皮层形成环割,枝条易从此折断,被害枝孔口下地上堆积着 许多枣红色或红色如绿豆大的虫粪。 防治方法:①经常深入检查,发现枝上有虫粪,及时剪掉虫枝,杀死幼虫;②堵塞洞口:发现 枝条上有虫粪时用铁丝钩掉洞口的粪便,用棉花沾乐果或敌敌畏堵入洞中,把幼虫闷死。 8.5.4 卷叶蛾防治 春秋季余甘子
DB35-T 1231-2011 余甘子 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14: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