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877—2013 食用菊花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dible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Cultivation 2013 - 12- 25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02 - 25 实施 发 布 DB41/T 877—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开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周口市林业检测站、项 城市林业局、舞钢市国有石漫滩林场、开封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周口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商水县林技推 广中心站、汝州市林业局、沈丘县留福农业服务中心、汝州市林业局、修武县林业局、商城县林业局、 开封路通园林绿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玉增、赵艳莉、曹琴、王坤宇、罗颖、邓朋、雷超群。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马永亮、郑晓东、贾国华、孟秀玲、冯自民、刘静敏、陈中如、张建生。 I DB41/T 877—2013. 食用菊花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菊苗繁育、田地选择与 整理、栽植、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菊花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用菊花 edible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适宜于鲜食的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4 菊苗繁育 4.1 苗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良好、pH 5.5~pH 7 的沙壤土,前茬没有种植过菊 科植物。 4.2 苗圃地整理 1 DB41/T 877—2013. 2 圃地面积较大时全面深耕30 cm以上,耕前每667 m 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0 kg;并进行土壤处理, 用药按GB/T 4285规定执行。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碎。按畦面宽110 cm~120 cm、畦高15 cm~20 cm、 沟宽30 cm整出种植畦,田块四周建排水沟。 扦插育苗可用苗床或穴盆,介质为河沙、沙质土壤,介质处理用药按 GB/T 4285 规定执行。 4.3 品种选择 选用综合性状优良的适宜于鲜食的菊的优良品种。如:早熟品种北农白菊、北农黄菊1号等;中熟 品种:北农黄菊2号、3号、北农紫菊1号等;中晚熟品种:北农黄菊4号、北农紫菊2号等。 4.4 扦插育苗 4.4.1 时间 4月~6月。株形矮、分枝少的品种早插,株形高、分枝能力强的品种晚插。 4.4.2 采穗 从采穗母株上剪取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径粗0.3cm以上、半木质化的侧芽、侧枝,剪成长6 cm~ 8 cm、上部留2片~3片叶、下端斜口上端平齐的插穗。 4.4.3 插穗处理 药液浸扦穗:将扦穗基部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浸泡15 min~30 min。 生根剂蘸根:用 ABT6 号、7 号制剂或吲哚丁酸(IBA) ,按不同产品的使用浓度和方法。将插穗基 部 2 cm 左右在溶液中速蘸2s~5 s 取出备插。 4.4.4 操作 选择阴天或傍晚,用专用的直径约 0.5 cm、前端尖锲形的铁条或木棍,按行距 20 cm~25 cm、株 距 6 cm~7 cm,在备好的育苗畦上打孔,然后扦入插穗。扦插深度为插穗的 4/5 左右。 4.4.5 管理 4.4.5.1 遮荫 扦插后一周内完全遮荫,一周后逐渐增加散射光,后期中午阳光直射时遮荫;有条件的可用全光雾 育苗。 4.4.5.2 浇水 扦插后及时浇一次透水,以后保持圃地湿润。插后 10 d 左右、愈伤组织形成后土壤含水量稍减。 全光雾育苗叶面喷雾,初期 1 次/h,空气湿度维持在 80%左右;生根后适当减少。 4.4.5.3 病虫害防治 适时防治苗期病虫害。 4.4.5.4 叶面施肥 2 DB41/T 877—2013. 插穗愈伤组织形成后,7 d~10 d一次 。前期喷洒0.2 %~0.3 %的尿素水溶液,后期喷洒0.2 %~ 0.3 %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水溶液。 5 田地选择与整理 5.1 选择 食用菊花栽培田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GB/T 18407.1—2001 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 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 田地应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排灌良好,土壤肥沃的沙壤土,pH 5.5~pH 7较好。忌连作。 5.2 施基肥 2 在耕地前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一般每667 m 施优质农家肥3000 kg~4000 kg,或精制有机肥500 kg,氮磷钾复合肥20 kg~25 kg。化肥和有机肥混合施用,精制有机肥以沟施为主,农家肥以撒施为主。 施肥原则按照 NY/T 496-2002 规定执行。 5.3 耕地 秋末冬初浇足越冬水,深耕园地 30 ㎝以上,深耕后敞垄冻垡。或于 3 月中下旬,结合施基肥, 深耕 25 ㎝以上,随耕随耙。 5.4 整地 5.4.1 高畦 在气候湿润多雨或水源充分、灌溉条件好、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宜采用高畦。畦宽70 cm~80 cm,长 适度,高15 cm~20 cm,畦面间沟宽30 cm、深25 cm左右。 5.4.2 平畦 在气候干旱或水源不足、灌溉条件差的田块宜采用平畦。平畦宽120 cm,畦埂宽30 cm,畦埂高10 cm。 6 栽植 6.1 选用良种壮苗 壮苗标准:根系完整,根 5 条~8 条、根长 3 cm~5 cm,苗高 15 cm~20 cm,芽头丰满,健壮无 病虫。 6.2 时间 扦插苗 5 月~6 月。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栽植。栽后浇透定根水。 6.3 方法 采用双行错位法栽植。栽植深度 5 cm 左右,尽量保持根系舒展。 6.4 密度 早熟品种株行距 20cm~25cm×50cm~55cm;中熟品种株行距 25cm~30cm×50cm~55cm;中晚熟品 3 DB41/T 877—2013. 种株行距 30cm~35cm×50cm~55cm。 7 管理 7.1 追肥 7.1.1 原则 有机和无机肥料施用按照 NY/T 496-2002 规定执行;微生物肥料施用按照NY/T 227规定执行。 7.1.2 土壤施肥 2 活苗肥:菊苗栽植成活后,每 667 m 施入 100 kg~150 kg 人粪尿加 0.5 kg~0.75 kg 尿素,兑水 浇施。 2 营养生长肥:6 月~7 月份,结合摘顶、整枝,施肥 3 次~4 次,每 667 m 每次施腐熟淡粪水 100 kg~ 150 kg 加 0.5 kg~0.75 kg 尿素,兑水开沟浇施。 2 孕蕾肥:8 月底至 9 月初菊花孕蕾时每 667 m 沟施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 18∶12∶18)25 kg~ 30 kg。 7.1.3 叶面施肥 10月上旬叶面喷施一次0.1 %~0.2 %的尿素水溶液或0.1 %~0.3 %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7.2 灌、排水 栽后缓苗期保持地面湿润,促进成活;幼苗成活后至现蕾前期控制水分,植株叶片不萎蔫不浇水; 植株发生侧芽至蕾花期,增加浇水量,地面保持湿润;开花期适当控制水分。浇水次数与浇水量视具体 情况而定。避免大水漫灌。灌溉用水质符合GB 5084规定。 雨季注意清沟沥水,防田间渍害。 7.3 中耕除草 生长季节进行4次~5次。第一、二次中耕宜浅不宜深,以后各次宜深不宜浅。后期结合除草培土壅 根。 7.4 植株管理 7.4.1 打顶 当株高达 25 cm 左右、有 5 片~7 片叶片时留 3 片~4 片叶,摘除植株主茎顶芽。 7.4.2 整枝、摘心、打杈 单主茎上保留4个~5个侧芽培养为侧枝,作为开花枝。当侧枝有4 片~5 片叶片时留2 片~3 片叶 摘心,促进再生侧芽,每个侧枝保留3 个~4 个侧芽。菊冠稳定后,适时打杈、摘除下部老叶。 7.4.3 疏蕾 现蕾期及时疏蕾,每个侧枝留 5 朵~8 朵花,直至 8 月下旬。 7.4.4 绑蔓 4 DB41/T 877—2013. 易倒伏品种植株,在植株旁搭架并绑蔓。 植株调整操作应在晴天进行,摘(剪)下的残枝全部带出菊地销毁。 8 采收 8.1 时间 早熟品种 9 月下旬开始,晚熟品种 10 月中下旬开始,分批采收。花心开放约 2/3、晴天露水干后 采收,不采露水花和雨水花。 8.2 方法 从花朵下 5 cm~10 cm 花茎处剪下,剔除泥花、虫花、病花,不夹带杂物,注意保持花形完整。将 采下的花朵分级放置,分别捆扎、包装。放置于清洁、无异味、通气良好的筐篓等容器内,防止菊花变 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分级上市销售。 9 病虫害防治 9.1 食用菊花主要病虫害 病害:褐斑病、白粉病、白绢病、锈病等。 害虫:蚜虫、棉铃虫、红蜘蛛、菊天牛(菊虎)等。 9.2 防治方法 9.2.1 农业防治 选用适宜本地的抗病虫优良品种;实行轮作,清除前茬菊花宿根和枝叶,实行秋冬深翻;加强土、 肥、水管理。 9.2.2 物理防治 害虫发生期人工捕捉害虫,摘除病叶集中销毁。使用黄油、色板等诱杀害虫;利用有色地膜等拒避 害虫;采用防虫网防虫害,尤其黄花品种。 9.2.3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按GB/T 4285 、GB/T 8321规定执行。 9.2.4 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使用按GB/T 4285 、GB/T 8321规定执行。 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参见附录A;主要 害虫防治技术参见附录B。采收前25 d~30 d停止使用化学农药。 A 5 DB41/T 877—201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食用菊花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食用菊花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参见表 A.1。 表 A.1 食用菊花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病害名称 症状 病因 防治方法 初在茎基部叶片上 病原菌借雨水、灌 清除病株残体、杂草;基质、花 Septoria chrysanthmella

pdf文档 DB41-T 877-2013 食用菊花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877-2013 食用菊花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877-2013 食用菊花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877-2013 食用菊花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16:2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