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878—2013 栾树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Production 2013 - 12 - 25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2 - 25 实施 发 布 DB41/T 878—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周口市林业检测站、河南省森林航空消防站、濮阳市林 业技推广站、周口市国营苗圃场、周口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濮阳市林业科学院、开封市农村能源环境保 护站、项城市林业资源站、西华县林技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玉增、曹琴、赵艳莉、王坤宇、刘长书、孙丽峥、黄陨。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刘艳秋、刘林中、马琳、谢守江、王心想、王亚丽、赵丹、孙发伟。 I DB41/T 878—2013. 栾树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规划与整 地、苗木、栽植、抚育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栾树的栽培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园景树 用于道路、城市、工矿厂区、庭院、自然风景区绿化,美化环境的树木。 3.2 园林地 栽植园景树的地段(点)。 3.3 整地 植树前清理园林地上有碍于园景树正常生长,而进行的局部或全面的翻松土壤及改良措施。 3.4 栽植配置 在园林地上园景树栽植点的间距及其排列方式。 4 园林地规划与整地 1 DB41/T 878—2013. 4.1 规划 栽植前做好园林地上园景树苗的栽植布局,以及道路、排灌系统等规划设计。 4.2 整地 4.2.1 原则 根据栽植方式、要求和立地条件选择园林地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整地前进行园地清理,清除危害 园景树正常生长的林业有害生物。 整地时应尽可能地保留园林地上原有的有益植被。 4.2.2 方式 4.2.2.1 穴状整地 4.2.2.1.1 适用条件 适用于不同立地条件。 4.2.2.1.2 规格 采用圆形或方形坑穴。苗木胸径3 cm~5 cm,穴深和穴径40 cm左右;苗木胸径5 cm~10 cm,穴深 和穴径40 cm~60 cm;苗木胸径10 cm~15 cm,穴深和穴径70 cm~100 cm;大树移植坑穴据情扩大。 4.2.2.1.3 要求 整地后按规划的栽植密度和配置方式定点挖坑穴,挖坑穴时应将表土和犁底层土分别堆放。土层较 薄、重粘土、砂砾土地区,应更换好土。 4.2.2.2 全面整地 4.2.2.2.1 适用条件 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较平坦的园林地带(点)。 4.2.2.2.2 规格 根据园林地面积规划进行,耕深30 cm~40 cm。整地后按规划要求定点挖坑穴,坑穴的大小及处理 方式同4.2.2.1.2的要求。 4.2.3 时间 在计划植树前一个月或上年秋、冬季进行,园景树栽植根据规划要求进行。 4.2.4 基肥 4.2.4.1 原则 对于贫瘠地块,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在栽植前一次性适量施入。 4.2.4.2 施肥方法 坑穴挖好后每穴施腐熟的农家肥5 kg~10 kg,肥与表土拌匀后施于坑穴底部。 2 DB41/T 878—2013. 5 苗木 5.1 质量 选用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苗高、地径符合苗木栽植规划要求。 裸根苗:根系完整、生长发育良好。 带土球苗:土球大小为苗木地径的6倍~8倍,土球内的含水量应保持在60%以上;用蒲包、草绳或 其它包装材料单株包装、完整无损。 5.2 假植与运输 调入、调出苗木或出圃后当天不能栽植的进行临时假植,方法是选择背风向阳处挖深60 cm、宽50 cm 的假植沟,苗木斜放在沟里,埋土至根颈以上20 cm~30 cm。 苗木在运输中应遮荫保温保湿。带土球的苗木,在运输中应防止挤压和土球破损。 5.3 栽植前苗木处理 5.3.1 树冠 5.3.1.1 整理 栽植要求保留树冠的,剪除病虫枝、修剪紊乱枝,整理成自然圆冠形。 5.3.1.2 截干 栽植要求截干的,栽植前进行,定干高度一般为 3.0 m~4.0 m,高度一致,剪口平滑,剪后应用 液体石蜡密封剪口,液体石蜡为松香、动物油、酒精、松节油按 10:2:6:1 配比熬制而成。或用塑料 袋、塑料条绑扎剪口。 5.3.2 根系 5.3.2.1 裸根苗 栽植前适当修剪整理受伤根系、及发育不正常的偏根、侧根;根系修剪整理后用清水浸根2 h~5 h; 在病虫危害严重的地段植树,可采用化学药剂蘸根。化学药剂的使用符合GB/T 4285要求。 5.3.2.2 带土球大苗 避免土球散损,直接栽植到定植穴里。 6 栽植 6.1 时间 秋季落叶后至气温降至-3℃前及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为适宜栽植时期。 雨季、秋季造林掌握好雨情,以出现连阴天时为适宜时期。 不能适时栽植的,夏季应遮阳处理,冬季作防寒处理。 6.2 密度 3 DB41/T 878—2013. 2 行道树栽植株距为4 m~5 m;城市绿地单株营养面积应不少于5 m ;其它地段的园景树按照规划的 栽植点栽植。 6.3 栽植点配置 6.3.1 原则 根据树种特性,按照立地条件、园林密度进行栽植点配置。 6.3.2 方式 分散栽植的根据地形随机种植;行道树根据走向按照要求种植;栽植面积较大时,可以选择以下不 同的配置方式: 矩形配置:栽植点位于矩形的顶点。 品字形配置:相邻两行的各株相对位置错开排列成品字形,或等腰三角形,栽植点位于三角形的顶 点。 群状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状分布,群内植株较密集(一般 5 株~20 株),群间距 离适宜。 自然配置:在造林地上随机配置栽植点,没有规整的株行距,似天然林中的林木分布。 6.3.3 定点、放线 行道树:按设计的横断面规定的位置放线,有固定道牙的道路以内侧为准,或以道路中心线为准。 首尾用皮尺量距确定行位,再按株距量出株位,作出标记。 其它园景树按规划的配置方式确定定植点。 6.4 栽植技术 6.4.1 要求 栽植技术应符合GB/T 15776规定。 6.4.2 裸根苗 栽植时做到苗木主干栽正、根系舒展。填土一半后提苗轻踩,再填土踩实,最后覆土至原苗木根颈 10 cm~15 cm 处,做好树盘。 6.4.3 带土球苗 栽植时土球周围土应填实,填土超过苗木根颈 10 cm~15 cm,做好树盘。 6.5 栽后管理 6.5.1 设支架 胸径超过 8 cm 的大苗栽植后宜立即搭设支架固定。 6.5.2 浇水 栽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之后视墒情每 7d~10d 浇 1 次水,连续浇 3 次~5 次,每次浇水后要及时 封土。 6.5.3 补植 4 DB41/T 878—2013. 发芽后检查成活情况,没有成活的及时补植。 7 抚育管理 7.1 灌、排水 生长季节遇干旱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排水。 7.2 施肥 7.2.1 基肥 每年秋末或早春在树冠投影外缘,挖 30 cm~40cm 深的环形沟,于沟中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幼龄 树每株施 30 kg~50 kg,中龄树每株施 50 kg~80 kg,成龄树每株施 80 kg~100 kg。 7.2.2 追肥 于 5 月、7 月分 2 次追施速效氮、磷复合肥于树盘土壤中,幼龄树、中龄树、成龄树分别每株每次 0.5 kg、1.0 kg、1.5 kg。 7.3 松土除草 幼树期浇水后或雨后应及时松土除杂草,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 5 cm~ 10 cm。 7.4 整形修剪 7.4.1 时间 生长期不定期除去主干上的萌芽。秋季落叶后或在春季树液流动前修剪树冠。 7.4.2 方法 7.4.2.1 初植树(1~3 年) 栽植当年,落叶后至12月中旬或在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修剪,在主干上选择3个~5个分布均匀、 长势健壮的枝条做主枝,其余疏除,并对所留主枝进行短截,长度80 cm~100 cm,主枝上保留外芽。 翌年每个主枝上保留2个~3个长势健壮的侧枝,其余侧枝疏除。逐步培养成自然圆冠形。 7.4.2.2 成龄树 主骨架形成后,每年对过密枝、干枯枝、病虫枝、下垂枝进行疏除。 修剪时从枝干基部剪除,做到伤口平滑,防止撕裂树皮,修剪后用液体石蜡、油漆密封剪口,或用 塑料薄膜包扎剪口。 7.5 树干涂白 栽后及每年冬季主干应涂白,高度 1.2 m。涂白剂配方:水 10 份,生石灰 3 份,石硫合剂原液 0.5 份,食盐 0.5 份。 7.6 主要病虫害防治 7.6.1 病害 5 DB41/T 878—2013. 为流胶病。 7.6.2 害虫 蚜虫、六星黑点豹蠹蛾、双齿长蠹、日本龟蜡蚧、天牛类。 7.6.3 防治方法 7.6.3.1 生物措施 选用适宜本地的抗病虫优良品种;利用食蚜瓢虫、食蚜蝇、草蛉、赤眼蜂等防治害虫;生长季节于 晚上利用黑光灯或放置糖醋液诱杀蛾类成虫。 7.6.3.2 人工措施 冬春季摘除树上虫茧;刮树皮、石灰水涂干,消灭越冬害虫及虫蛹;冬春季将树冠下10 cm厚土层 过筛,捡拾在土中越冬的害虫,集中消灭;树基培土、树盘覆盖农用薄膜;害虫发生季节人工捕杀成虫。 7.6.3.3 化学农药防治 化学农药使用标准和准则,按GB/T 4285 、GB/T 8321规定执行;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参见附录A;主 要害虫防治技术参见附录B。 AC (资料性附录) 栾树流胶病防治技术 B 录) 技术 6 DB41/T 878—201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栾树病害(流胶病)防治技术 A.1 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于树干和主枝,枝条上也可发生。病初,病部稍肿胀,呈暗褐色,表面湿润,后病部凹陷 裂开,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胶块,最后变成琥珀状硬质胶块,表面光滑发亮。导致树木生长衰弱, 重则致枝干死亡。 A.2 防治要点 A.2.1 加强树体管理,增强抗病能力 冬季注意防寒、防冻;于上大冻前树干涂白,涂白剂配料为:生石灰5 kg、食盐 2 kg、动物油0.1 kg、 豆面0.1 kg、水20 kg,干及主侧枝尽量全涂;夏季注意防日灼;及时防治枝干病虫害,尽量避免机械 损伤。 A.2.2 冬春刮治病斑 于落叶后的11月~12月上旬或翌年春2月下
DB41-T 878-2013 栾树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55:3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