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546—2014 代替 DB41/T 546-2008 淡水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范 2014 - 03 - 26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5 - 26 实施 发 布 DB41/T 546—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41/T 546-2008《淡水小龙虾(克氏螯虾)养殖技术规范》,与DB41/T 546-2008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养殖场所的有关要求(见 4.1.2.1、4.1.2.3.1、4.1.2.4,2008 版 4.1.2.1、4.1.2.3.1、 4.1.2.4); ──删除了其他建筑物设计(见 2008 版 4.1.2.5); ──修改了养殖技术要求(见 5.1.1.2、5.1.1.3、5.1.1.5、5.1.2.1.2、5.2.1.4、5.2.1.5、5.2.2.2、 5.2.2.3、5.3.3,见 2008 版 5.1.1.2、5.1.1.3、5.1.1.5、5.1.2.1.2、5.2.1.4、5.2.1.5、 5.2.2.2、5.2.2.3、5.3.3); ──修改了饲养管理要求(见 6.1.1、6.1.2、6.2.2,2008 年版的 6.1.1、6.1.2、6.2.2)。 本标准由河南省质量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宏润冷冻加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运兵、曹运宏、李树育、朱芳、易志霞。 本标准于2008年9月首次发布,2014年3月第一次修订。 I DB41/T 546—2014 淡水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淡水小龙虾(克氏螯虾)养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养殖场所、养殖技术、饲养管理、 虾病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境内的淡水小龙虾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淡水小龙虾 淡水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名小龙虾、淡水龙虾、红色沼泽螯虾, 在动物分类学上录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 、螯虾科 (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 3.2 稚虾 体长(0.7~1.2)cm的个体。 3.3 幼虾 体长3cm左右的个体。 3.4 成虾 体重达到15g以上的个体。 3.5 亲虾 性成熟、体重(30~50)g,用来繁殖后代的个体。 1 DB41/T 546—2014 4 养殖场所 4.1 池塘养殖 4.1.1 场址选择 4.1.1.1 选择施工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保水性能良好的地方建塘,场地环境 应符合 GB/T 18407.4 的规定。 4.1.1.2 水源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 4.1.1.3 水质应符合 NY 5051 的规定。 4.1.1.4 养殖场附近应有丰富饵料资源。 4.1.2 养殖场设计 4.1.2.1 虾池形状和大小 2 长、宽之比为5:3或3:2的长方形、面积(2~5)×667m 为宜。池底平坦并略向排水一端倾斜。 4.1.2.2 虾塘朝向 以东西朝向为宜。 4.1.2.3 虾池结构 4.1.2.3.1 池埂 池埂顶宽度(2.0~3.0)m,坡度1:3,池埂高(2.0~3.0)m。 4.1.2.3.2 水闸 应建于底质坚硬、流水畅通之处,进水闸与排水闸一般分设于虾池两端。水闸数量及其宽度视虾池 大小而定。闸孔、闸槽、闸板、闸框设计以控制水位、调节水质、放水收虾、阻拦敌害为目的。 4.1.2.3.3 滩面 滩面应平坦,略斜向于底沟,以宽度(2~4)m,水深(0.3~0.5)m为宜。 4.1.2.3.4 底沟 沟壁坡度1:2为宜。沟底平整,并朝排水方向倾斜,沟底到水面深度以2m为宜,沟宽(1~2)m,沟深 (0.5~0.7)m。 4.1.2.4 防逃网 虾池埂四周用(0.6~0.8)m高的网片围成防逃网,网片底部成90度弯折,向池内埋于土中(0.1~ 0.2)。网片上端再缝合(0.20~0.25)m的塑料膜,或者池埂四周围0.6m高的石棉瓦或钙塑板做防逃墙, 用竹、木桩做支撑,进排水口内层用(40~60)目的纱网,外层用(40~50)目的铁丝网封好。 4.2 4.2.1 2 稻田养殖 稻田选择 DB41/T 546—2014 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周围没有污染源的田块, 面积以(3~10) 2 ×667m 为宜。 4.2.2 田间工程建设 4.2.2.1 虾沟、田埂 加固稻田田埂,使田埂顶部宽1m以上,坡度1:3。沿稻田内侧四周应开挖环形沟,沟宽(1~1.5)m, 深(0.8~1.2)m; 根据田块大小在稻田中央开挖田间沟,呈“田”字、 “回”字或“井”字形,沟宽(0.5~ 0.8)m,深(0.5~0.6)m,整个虾沟占稻田面积的(20~30)%。 4.2.2.2 进排水设施 2 2 稻田面积超过8×667m 的,宜开挖进排水渠道;稻田面积低于8×667 m ,宜设进排水口。按照高灌 低排的格局,进水渠(口)建在田埂上,排水渠(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保证排灌畅通。 4.2.3 稻田养虾防逃网 按4.1.2.4的要求设置。 5 养殖技术 5.1 池塘养殖 5.1.1 5.1.1.1 放养前准备 清池 放养前,清除池底部分淤泥,淤泥厚度以不超过0.15m为宜。晒池底,清除乌鱼、鲶鱼、水蛇、蛙、 鼠等敌害生物。 5.1.1.2 消毒 2 放养前(10~15)天进行。干池消毒,可用生石灰(75~100)kg /667m ,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 2 经(3~5)天晒池后灌入新水。带水消毒,以水深1m计算,用生石灰(125~150)kg/ 667m ,兑水化 浆后全池泼洒。 5.1.1.3 种植水生植物 沿池四周浅水处种植马来眼子菜、凤眼莲、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种植水草的面积 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3为宜。 5.1.1.4 注水 养殖用水应清新、溶氧充足,水质符合GB 11607要求,在饲养过程中视水质情况不定期更换池水, 溶解氧含量保持4mg/L以上,pH值7.0~8.5之间。注水时用(40~60)目纱网过滤。 5.1.1.5 施肥 2 放养前(7~10)天,向池塘中施入经过发酵腐熟后的畜禽粪肥(200~300)kg/667m 。 5.1.2 池塘养殖模式 3 DB41/T 546—2014 5.1.2.1 池塘单养 5.1.2.1.1 春季投放幼虾养殖模式 2 3月份至5月份投放个体(2~4)㎝的幼虾(2~4)万尾/667m 。养殖初期水深保持在(0.3~0.6)m,后 期应加高水位。通过调节水深控制水温,使水温保持在(20~30)℃,最适水温(26~28) ℃。 5.1.2.1.2 夏季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2 6月份至8月份投放经人工挑选体重35g左右的克氏原鳌虾亲虾 (20~25)kg/667m ,雌雄比例3:1。 养殖期间,冬季保持水深(0.8~1.0)m,翌年4月份可用虾笼、地笼等网具捕捞上市,捕大留小。 5.1.2.1.3 秋季投放稚虾养殖模式 2 9月份至10月份投放刚离开母体的虾苗(4~5)万尾/667m 。养殖期间,冬季保持水深(0.8~1)m, 翌年4月份可用虾笼、地笼等网具捕捞上市,捕大留小。 5.1.2.2 鱼虾混养 5.1.2.2.1 淡水小龙虾与鱼种混养 2 2 4月份至5月份投放鲢、鳙鱼水花(3~5)万尾/667m 或鲢、鳙鱼夏花鱼种(1~2)万尾/667m 。投 放鱼种前按养虾的要求投喂,投放鱼种后,主要按培育鱼苗、鱼种的方法投喂。6月底至7月中旬淡水小 龙虾基本捕捞完毕后,鱼苗、鱼种继续在池塘内养殖。 5.1.2.2.2 淡水小龙虾与成鱼混养 2 冬季或春季,选择个体重(50~100)g的鳙鱼或鲢鱼鱼种200尾/667m 投放。养鱼投喂应定点、定 时、定质、定量,(2~3)次/日;养虾投喂(1~2)次/日。翌年3月中、下旬可用虾笼、地笼等网具 捕捞淡水小龙虾,成鱼继续养殖或捕捞上市。 5.2 稻田养殖 5.2.1 5.2.1.1 稻田管理 清沟消毒 2 投放淡水小龙虾前(7~15)天,用生石灰(75~100)kg/667m , 兑水化浆后均匀泼洒于虾沟内, 进行干田清沟消毒。 5.2.1.2 施肥培水 2 投放淡水小龙虾前(7~10)天,虾沟中注水(0.5~0.8)m,施腐熟的有机肥(500~800)kg/667m 或 2 尿素(10~15)kg/667m ,一次施足。 5.2.1.3 种植水草 水稻栽种后,在虾沟内种植轮叶黑藻、苦草、蕹菜、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零星分布为好。水草的 面积一般控制在虾沟总面积的(20~25)%。 5.2.1.4 4 晒田 DB41/T 546—2014 稻田晒田不能完全将水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应短,发现淡水小龙虾有异常时, 应立即注水。 5.2.1.5 水稻施药 施药按NY/T 393的规定执行。施用农药时应注意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应施药于叶面,避免 喷入水中,宜分区用药,施药后及时换水1/3,确保稻田内淡水小龙虾的安全。 5.2.1.6 防逃防敌害 每天巡检进排水口,汛期防止漫田,清除蛙、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敌害生物。 5.2.2 稻田养虾放养模式 5.2.2.1 夏季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6月份至8月份,在水稻收割之前(1~2)个月,往虾沟中投放经挑选的亲虾,投放量(15~20) 2 kg/667m ,雌雄比例3:1。水稻收割后随即灌水,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可用虾笼、地笼等网具捕出亲 虾。 5.2.2.2 秋季投放抱卵亲虾养殖模式 2 9月份,水稻收割后,立即灌水,并往稻田中投放抱卵亲虾,投放量 (12~15)kg/667m 雌雄比例3: 1,抱卵虾投放后投施一些牛粪、猪粪、鸡粪等腐熟的农家肥,培肥水质。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可
DB41-T 546-2014 淡水小龙虾(克氏原鳌虾)养殖技术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4:02:3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