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 B30 DB32 备案号:13456-2003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574-2003 呋丹残留量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Determination of Carbofuran Residues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03-04-08发布 2003-06-01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蓝督局发布 DB32/T574-2003 前言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主要参考了GB/T149331994《小麦中T一2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ELISA)》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依据GB/T1.1一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所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贤进、余向阳、颜春荣、廖海丰。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DB32/T574-2003 陕喃丹残留量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呋腩丹残留量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原理、试剂或材料、设备、分析步骤和结果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农产品中呋喃丹残留量的酶联免疫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4933-1994小麦中T一2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 3原理 本标准采用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检测(ELISA)方法,其原理是:将一定浓度包被抗原吸附在固相 载体表面,洗去未吸附抗原,加入一定量抗体与待测样品提取液(含游离抗原)的混合液,使包被抗原 和待测样品中抗原与抗体进行竞争免疫结合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然后加入酶 标记的抗抗体球蛋白的第二抗体(SPA)结合物,使在酶标板上形成包被抗原-抗体-SPA-酶复合物,再 加入酶的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发生降解反应,产生有色产物,用酶标仪测定样品的光吸收值, 与标准品作比较,测定底物的降解量,从而推知被测样品中的抗原量。 4试剂 4.1本标准所用试剂,凡未指明规格者,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4.2无水硫酸钠:于450℃焙烧4h后备用。 4.3丙酮、二氯甲烷、无水甲醇:重蒸。 4.4石油醚:沸程30℃~60℃,重蒸。 4.55%氯化钠溶液:称取25g氯化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00mL。 4.61 包被抗原:呋喃丹人工半抗原与卵清蛋白(OVA)的偶联物。 4.7 封闭液:1%卵清蛋白(0OVA)的PBS溶液(1g卵清蛋白溶解于100mLPBS缓冲液中)。 4.8 抗体:免抗呋喃丹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溶解稀释后4℃下保质期为1个月)。 4.9 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工作浓度1:40。(4℃下保质期为1年)。 4.10四甲基联苯胺(TMB)。 4.1130%过氧化氢(H202)。 5ELISA缓冲液系统 5.1包被缓冲液为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 称取1.59碳酸钠(NazCO:),2.93g碳酸氢钠(NaHCO.),加水稀释至1000ml。 5.2洗液为含0.05%吐温-20的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T) 称取磷酸氢二钠(NazHPO.·12H20)2.9g,磷酸二氢钾(KH.PO.)0.2g,氯化钠(NaC1)8.0g,氯化 钾(KC1)0.2g,吐温-200.5ml,加水至1000ml。 5.3底物缓冲液为pH5.0的磷酸-柠檬酸缓冲液 1

.pdf文档 DB32-T 574-2003 呋喃丹残留量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T 574-2003 呋喃丹残留量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江苏省 第 1 页 DB32-T 574-2003 呋喃丹残留量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江苏省 第 2 页 DB32-T 574-2003 呋喃丹残留量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江苏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07:49:4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