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DB46B05 备案号: 20993-2007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 87—2007 粉蕉生产技术规程 2007-06-01 发布 2007-08-01 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6/T 87—2007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海南省昌江县农业局、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绍鹏、孙仁信、郭奋德、李扬高、陈金雄、李茂富。 DB46/T 87—2007 1 粉蕉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粉蕉(Musa ABB Pisang awak )园地选择、园地规划、园地准备与定植、土壤管理、 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生产周期及轮作制度、灾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和采收等 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粉蕉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357 香蕉 组培苗 NY 5023 无公害食品 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 DB 46/T 23 香蕉质量、包装、标志及贮运 DB 46/T 66 香蕉生产技术规程 3 园地选择 3.1 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 5023的规定外,宜选择土层厚度达60 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地下水位距地面80 cm以上,壤土或轻粘壤土,pH 5.5~ pH 7.0的地块建园,以旱地种植为佳。凡水位 高,排水不良,湿度大及土质偏酸、或底土层为重粘土、全沙或石砾未风化土的地块不宜建园。园地及其周围以前应未种植粉蕉等感枯萎病的香蕉作物。 3.2 产地灌溉水与空气质量 产地灌溉水与空气质量应符合NY 5023的规定。 3.3 立地条件 选择避风避寒条件好、阳光充足的小环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的坡地或地下水位较 低的旱田建园,以植被茂盛的、较肥沃、湿润的下坡或山脚建园为宜,不宜在坡度超过25°的坡地建园。 4 园地规划 4.1 小区与防护林 根据园地的地形、土壤等环境条件和有利管理的原则,设置若干小区,小区面积为 3 hm2~4 hm2。 园地及小区周围营造防护林带,防护林树种宜采用可控制高度至 5 m以下的小叶榕等树种,建成篱笆式林带,林缘距为 5 m~6 m。 4.2 道路系统 设置贯穿全园的道路系统,一般主路宽和支路宽分别为 5 m~6 m 和 3 m~4 m,主路应与包装房、 支路、园外道路相连。 4.3 排灌系统 DB46/T 87—2007 2 在坡地建园者应在坡上设防洪沟,园地四周设总排灌沟,各小区的排水沟独立设置,互不相通。小 区内设纵横大沟并与畦沟相连。根据地势确定各排水沟的大小与深浅,以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排除园内积 水为宜。在粉蕉园内宜设置喷带灌、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 4.4 种植密度与规格 4.4.1 种植密度 根据粉蕉品种、土壤肥力、果园机械化程度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为1 500株/hm2~1 900 株/hm2。 4.4.2 种植规格 采用单行一畦长方形、正方形,或双行一畦三角形种植,行距 2.5 m~3.0 m, 株距2.1 m~2.3 m。 可根据栽培品种、园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株行距。 4.5 品种选择 选择本地适栽,市场畅销的中高杆型、高产优质、果穗均匀、果形较好、较抗寒、较抗叶斑病的优良品种,如台湾粉蕉、广粉 1 号、桂粉 1 号等品种。 4.6 包装房与采后处理设施 每 33.3 hm2~66.7 hm2设立一个包装房,房顶能遮阳挡雨,四周通透,内设悬挂蕉钩、清洗池、称 重、防腐保鲜和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并建有小型储仓。 4.7 蕉园无伤运蕉设施 有条件者,在蕉园内架设以镀锌钢管为材料,高约 2 m 、底宽约 1.5 m 的拱形采收索道,作为将 果穗运往包装房的田间设施,索道距最远的蕉株直线距离一般不超过 50 m;而面积较小,地块分散的蕉园,可配套特制的小型悬挂式运蕉车辆,分果穗直挂或斜挂两种无伤运送方式。 5 园地准备与定植 5.1 整地 5.1.1 缓坡地建园宜修筑沟埂梯田,坡度较大的坡地修筑等高梯田。 5.1.2 定植前深翻土壤 30 cm~40 cm,捡净树根等杂物以及茅草、香附子、硬骨草等恶性杂草,并曝 晒 15 d 以上,按 4.4.2种植规格进行起畦。 5.2 植穴准备 5.2.1 挖穴 采用人工挖穴或机械挖穴(或机械开沟) 。旱田蕉园植穴大小一般为面宽 50 cm,穴深40 cm~50 cm, 底宽 40 cm;坡地蕉园一般为面宽 60 cm,穴深50 cm~60 cm,底宽 50 cm。 5.2.2 回穴、施基肥 回穴时施足基肥,选用充分腐熟的牛粪、猪粪、鸡粪、羊粪或土杂肥等农家肥和细碎的磷肥(过磷 酸钙或钙镁磷肥等)作为基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有机肥种类确定基肥用量,一般每穴施用有机肥5 kg~10 kg、磷肥250 g~500 g和石灰200 g。回穴时将基肥与表土充分混匀后回入植穴中,回土至与畦面持平,在穴面以下20 cm土层内不宜含基肥。植穴宜在定植前一个月准备好。 5.3 定植材料 选用粉蕉组培袋装苗作为定植材料,其质量参照 NY/T 357的规定执行。 5.4 定植季节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等,确定适宜的定植季节,收获期尽可能避过台风季节。可春植、 夏植或秋冬植。 5.5 定植天气 选择阴凉天气或晴天下午 4 时后进行定植,避免在高温干旱天气定植。 5.6 定植方法

.pdf文档 DB46-T 87-2007 粉蕉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6-T 87-2007 粉蕉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1 页 DB46-T 87-2007 粉蕉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2 页 DB46-T 87-2007 粉蕉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0-27 11:12:4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