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702—2011 洛阳牡丹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2011 - 12 - 20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2 - 20 实施 发 布 DB41/T702—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T/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洛阳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市花木公司、洛阳市牡丹开发管理办公室、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灿军、王占营、郭亚珍、霍志鹏、刘延庆、张淑玲、刘振国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雁丽、杨会安、梁长安、庞静静 本标准于2011年12月首次发布。 I DB41/T702—2011 洛阳牡丹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洛阳牡丹种苗生产的环境条件、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洛阳牡丹种苗(含实生苗、分株苗、嫁接苗、容器苗,以下简称“种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双平法 利用顶端优势原理,将分株法与水平埋条法相结合,采用连续平茬技术,使母株体内的激素得以重 新调整,促进活动芽与隐芽的萌发从而形成新植株的一种方法。 3.2 容器苗 采用容器种植而获得的牡丹苗。 4 环境条件 4.1 温湿条件 牡丹喜温和,较耐寒,忌酷热,宜高燥,惧湿涝。 4.2 光照与土壤条件 牡丹为喜阳光耐半阴植物,适宜PH值为6.5~7.5的壤土或沙壤土。 5 繁殖 5.1 播种法 1 DB41/T702—2011 5.1.1 时间 一般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 5.1.2 播种前种子处理 -1 -1 采用50℃左右温水浸种12h~24h,或300 mg·L ~500 mg·L 赤霉素处理6h~12h。 5.1.3 方法 采用条播、穴播或撒播。播深5 cm~6cm,每亩播量20kg~25kg。或采收后沙藏催芽至10月播种。 播种后根据墒情可用草帘或地膜覆盖。 5.2 分株法 5.2.1 时间 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5.2.2 方法 将3~5年生母株挖出,视其枝与根系的结构,顺其自然生长纹理,将其分开。剪去部分老根、断根、 病根,必要时对植株消毒处理,然后栽植。子株应有3~5个枝条和3条以上粗根。 5.3 嫁接法 5.3.1 时间 中原地区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如果采用新的嫁接技术,可以适当延长嫁接时间。 5.3.2 温度要求 牡丹嫁接时间以气温在 20℃~25℃比较适宜。 5.3.3 嫁接方法 砧木可选用生长充实、无病虫害、长15 cm ~25cm、直径1.2 cm~2.0cm的牡丹或芍药实生苗的根。 接穗多选用生长健壮、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新枝,长5 cm~12cm,粗0.4cm以上,随采随用。采 用“切接法”和“贴接法”,嫁接后用麻绳缠紧,接口处涂以石蜡或泥糊,即可栽植或假植。 5.4 双平法 5.4.1 时间 9月~10月。 5.4.2 方法 母株按其枝条与根系自然纹理分成若干子株,每一子株带1~2个枝条, 经药物处理后,按其大小 分级备用。子株以70cm的行距种植于事先平整好的畦床,种植穴深30 cm~35cm,直径25 cm~30cm,再 在穴的一侧,挖一条宽20cm、深10cm与枝条等长而平行的沟,待子株基部被土封至2/3时,把地上部分 的枝顺沟压倒埋入沟内,使枝端略低于地表或与地表平,培土压实至垄高5 cm即可。由于埋入地下的枝 2 DB41/T702—2011 条除去了顶端优势,第二年春天萌动出土多个侧芽,9月~10月将侧芽从地表全部平茬,到第三年秋季 连同埋条的母株一齐挖出,形成几株新苗。一般可形成8~10棵子株。 6 栽培管理 6.1 选地 选择光照充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无污染、排灌方便、中性或弱碱性土 壤,忌生土、粘土、盐碱土,忌重茬。 6.2 整地 3 3 每667㎡施农家肥10m ~15 m 、呋喃丹或辛硫磷颗粒剂3kg~5kg,深耕细耙整平,并依据地形地势, 起垅打畦,以利灌溉。 6.3 时间 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6.4 方法 6.4.1 实生苗 幼苗出土后,采用中耕除草和浇水等措施,保持土壤墒情,以利于幼苗生长。在夏季温度超过30℃ 时,可适当遮阴。幼苗一般留床生长2~3年后,可进行移植。幼苗挖出后,按大小分级,移栽种植。3 年生幼苗生长明显,可根据育苗目的决定栽植密度,一般行距30 cm~40 cm,株距15 cm~20cm。 6.4.2 嫁接苗 一般采用行距30 cm~40cm,株距15 cm~20cm的密度种植。按行距要求开沟,深20 cm~30cm, 宽15 cm~20cm,将苗按株距要求均匀直立摆放,接口低于地表3cm~5cm,踏实起埂。封土后不浇水。 工厂化生产可采用“集中沙藏”新技术,方法是利用沙床,按照行距15 cm、株距5 cm的密度沙藏假植, 到第二年秋季,挖出幼苗后,按大小分级,再移栽种植。 6.4.3 分株苗 一般采用行距60 cm~70cm,株距55 cm~65cm的密度种植。栽植穴直径30cm,深40cm,将种苗放 入坑内,覆1/2土后,稍向上提,使根系舒展,根茎部低于地表3 cm~5cm,踏实,再覆土,再踏实,浇 透水,及时浅锄。 6.4.4 容器苗 栽培基质以泥炭土和蛭石按照6:4比例配制而成。夏季应适当进行遮阳处理,及时浇水,防止根部 水分过度蒸发。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气温过低,发生冻害。 6.5 田间管理 6.5.1 浇水和排涝 视土壤墒情及降雨情况而定。每年浇4~ 5次水,即萌动水、花前水、花后水、封冻水。 6.5.2 施肥 3 DB41/T702—2011 栽植当年一般不追肥,之后通常每年施三次肥,第一次在早春土壤解冻萌芽时,每667㎡施入以有 机氮肥和磷肥为主的多元复合肥50kg。第二次在花凋谢后每667㎡施入速效复合肥50kg。第三次在入冬 前,结合封冻水,每667㎡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000kg。肥料使用应符合GB/T 496的规定。 6.5.3 中耕 中耕结合施肥、浇水、锄草进行,保持土壤疏松。 6.5.4 整形修剪 6.5.4.1 实生苗:萌发新枝少,一般不需整形修剪。 6.5.4.2 嫁接苗:种植后第一年任其生长,以后每年秋季进行平茬,使其萌发更多新芽。 6.5.4.3 分株苗:种植后每年秋季进行平茬,从第三年春季抹芽,根据品种习性,一般 3 年生种苗留 6~8 个枝条,4 年生种苗留 10~12 个枝条,健壮植株可适当多留。新枝长出的花蕾,待其直径达约 1.0cm 时,应将花蕾摘除。 7 病虫害防治 7.1 农药使用原则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 7.2 主要病虫害 7.2.1 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褐斑病、炭疽病、叶枯病、根腐病、病毒病等。 7.2.2 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吹绵蚧、根结线虫等。 7.3 综合防治 7.3.1 防治方法 坚持以“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7.3.2 种苗处理 栽植前用用50%多菌灵800倍(或其它杀菌剂)和甲基异柳磷1500倍混合处理种苗,凉干栽植。 7.3.3 土壤处理 耕地前每667㎡撒施呋喃丹或毒死蜱颗粒剂35kg,预防虫害。 7.3.4 病虫防治 防治灰霉病喷施 70%甲基托布津或 50%速克 800~1000 倍液。防治根腐病喷施 65%代森锰锌粉剂 500 倍液。根腐病喷施 5%速克灵或福美双粉剂 3000 倍液。防治炭疽病喷施 65%代森锰锌粉剂 500 倍液。防 治吹绵蚧喷施 50%氧化乐果或马拉硫磷 1000 倍液。防治蛴螬每 667 ㎡穴施神农丹 15kg。防治地老虎每 667 ㎡穴施辛硫磷微囊 15kg。防治根结线虫每 667 ㎡穴施 15%涕灭威颗粒 15k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41-T 702-2011 洛阳牡丹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702-2011 洛阳牡丹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702-2011 洛阳牡丹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702-2011 洛阳牡丹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21:51:1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