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33823-2012 海 DB46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 T 24—2012 代替 DB46/T 24—2002 胡椒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pper cultivation 2012 - 04 - 05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5 - 05 实施 发 布 DB46/ T 24—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DB46/T 24—2002《胡椒栽培技术规程》的修订。 本标准与DB46/T 24—2002的主要差异如下: ——引用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T 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 则》和NY/T 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修改了原标准范围; ——增加了原标准胡椒园建立的描述指标和内容; ——增加了幼龄胡椒施肥原则和水肥沤制方法; ——增加了有机肥沤制方法; ——修改了原标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删减了原标准白胡椒和黑胡椒加工工艺。 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邬华松、杨建峰、郑维全、鱼欢、刘立云、谭乐和、祖超、李志刚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版本发布的情况为: ——DB46/T 24—2002。 I DB46/ T 24—2012 胡椒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胡椒园选择与规划、幼龄胡椒管理、结果胡椒管理、主要病害防治和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种植的印尼大叶种胡椒(Piper nigrum c.v. Lampong)。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60-1999 胡椒 插条苗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胡椒园选择与规划 3.1 园地选择 3.1.1 气温 以年均温21 ℃~26 ℃为宜。 3.1.2 水源 选择较接近水源、方便灌溉的地方。但不宜太靠近河流、水沟及水库等,避免发生水害和病害。 3.1.3 地形 选坡度10度以下的缓坡地,以3~5度为宜。不宜选用低洼地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 3.1.4 土壤 应选择土层深厚、比较肥沃、结构良好、易于排水、pH 5.0~7.0的砂壤土至中壤土。盐碱地、排 水不良的重粘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重砂土或旧宅基地不宜选用。 3.2 规划设计 3.2.1 园区面积 胡椒园面积以3~5亩为宜,有利于防风、防病。 3.2.2 防风林 1 DB46/ T 24—2012 胡椒园四周应设置防风林,防风林距胡椒植株不少于4.5 m。主林带位于高处与主风向垂直,植树7~ 9行;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植树5行左右。宜采用高、中、矮树种混种,距胡椒园较近可植较矮的油茶、 黄皮和竹柏等树种,距胡椒园较远可植较高的木麻黄、台湾相思、小叶桉和火力楠等树种。 3.2.3 道路系统 胡椒园道路设干道和小道。干道设在防风林带的一旁或中间,宽3 m~4 m,外与公路相通,内与小 道相通;小道设在园区四周防风林带的内侧,宽1 m~1.5 m。 3.2.4 排水系统 胡椒园设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由环园大沟、园内纵沟和垄沟或梯田内壁小沟互相连通组成。环园大 沟一般距防护林约2 m,距胡椒植株约2.5 m,沟宽60 cm~80 cm,深80 cm~100 cm;园内每隔12~15 株胡椒开1条纵沟,沟宽约50 cm、深约60 cm。 3.2.5 水肥池 一般每3~5亩胡椒园应修建1个直径3 m、深1.2 m圆形水肥池,中间隔开成2个池,轮换使用。 3.3 开垦与整地 3.3.1 开垦 应清理园区内除留作防护林以外的其他树木和灌木;在定植前3~4个月进行深耕全垦,机耕深30 cm~40 cm,推土机耕深60 cm~80 cm,并清除树根、杂草、石头等杂物。 3.3.2 修梯田 坡度在5度以上地块开小梯田,面宽2 m~2.5 m,种1行,梯田面稍向内倾斜;坡度在5度以下的地 块开大梯田,面宽5 m~6 m,种2行。小梯田在内侧、大梯田在行间挖1条小排水沟。 3.3.3 挖穴与施基肥 挖穴应在定植前1~2个月进行,植穴规格为80 cm×80 cm×80 cm。挖穴时,应将表土、底土分开 放置,清除树根、石头等杂物,曝晒20 d~30 d后回土。先将表土回至穴的1/3,然后每穴将充分腐熟 细碎的有机肥15 kg~25 kg(过磷酸钙0.25 kg~0.5 kg一起堆沤)与土充分混匀回穴踏紧,再继续填 入表土,做成比地面稍高一点的土堆,以备定植。 3.4 竖支柱 插上支柱,供胡椒成活后抽出的新蔓攀援生长。支柱距离胡椒头20 cm,长度2.5 m~3 m,头径12 cm ×12~14 cm,尾径10 cm×12 cm,周身均匀。支柱地上部高度≥2.2 m时,埋入地下深度80 cm;地上 部高度<2.2 m时,埋入地下深度70 cm。 3.5 定植 3.5.1 种苗 以生长健壮、无病害的1~3年生优良植株作为母树,割取健壮主蔓做种苗,按NY/T 360-1999规定 执行。 3.5.2 2 定植时间 DB46/ T 24—2012 每年春季(3~4月)或秋季(9~10月),春季干旱缺水地区以秋季定植为宜。定植应在晴天下午 或阴天进行,雨后土壤湿度过大不宜定植。 3.5.3 定植规格 平地或缓坡地,地上部支柱长度1.5 m,株行距为1.8 m×2 m;平地或缓坡地,地上部支柱长度1.9 m,株行距为2 m×2.3 m;土壤肥沃、坡度大的地方,地上部支柱长度2.2 m以上,株行距为2 m×2.5~ 3 m。 3.5.4 定植方法 定植方向应与梯田走向一致,胡椒头不宜朝西,避免晒伤;距支柱约10 cm处挖一“V”形小穴,宽 30 cm,深40 cm,使靠支柱的坡面形成45~60度斜面,并压实;采用双苗定植,两条种苗对着支柱呈“八 字”形放置。定植时每条种苗上端2节露出垄面,根系紧贴斜面,分布均匀,自然伸展,随即盖土压紧, 在种苗两侧施腐熟的有机肥5 kg,回土,淋足定根水,在植株周围插上荫蔽物,荫蔽度80%~90%。 4 幼龄胡椒管理 4.1 定植后淋水 定植后连续淋水3 d,之后每隔1 d~2 d淋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淋水次数可逐渐减少。 4.2 查苗补苗 定植后20 d全面检查种苗成活情况,及时检查、补种。 4.3 施肥管理 4.3.1 施肥原则 应贯彻勤施、薄施、干旱和生长旺季多施液肥的原则。 4.3.2 水肥沤制 水肥由人畜粪、人畜尿、饼肥、绿叶、过磷酸钙和水一起沤制至腐熟(搅拌不起汽泡),沤制时水 肥池上方需适当遮盖,以防有效养分损失,具体用量如下: 1龄胡椒1000 kg水加入牛粪150 kg、饼肥5 kg、过磷酸钙10 kg、绿肥150 kg; 2龄胡椒1000 kg水加入牛粪200 kg、饼肥10 kg、过磷酸钙15 kg、绿肥150 kg; 3龄胡椒1000 kg水加入牛粪250 kg、饼肥15 kg、过磷酸钙20 kg、绿肥150 kg。 4.3.3 施用量及方法 正常生长期10 d~15 d施水肥1次,1龄胡椒、2龄胡椒和3龄胡椒每株每次施用量分别为2 kg~3 kg、 4 kg~5 kg和6 kg~8 kg。在植株两侧树冠外和胡椒头外沿轮流沟施,肥沟距树冠叶缘10 cm~20 cm, 沟长60 cm~70 cm、宽15 cm~20 cm、深5 cm~10 cm。 4.4 除草 一般1~2个月除草1次,保持园内清洁。 4.5 松土 3 DB46/ T 24—2012 分深松土和浅松土。浅松土在雨后、结合施肥进行,深度10 cm;深松土每年1次,在3~4月或11~ 12月进行,先在树冠周围浅松,逐渐往树冠外围及行间深松,深度20 cm。 4.6 覆盖 年降雨量低于1400 mm地区或保肥保水能力差的砂壤土,应在旱季松土后用椰糠或稻草覆盖,有胡 椒瘟病发生时不宜覆盖。 4.7 绑蔓 新蔓抽出3~4节时开始绑蔓,以后每隔10 d左右绑1次。一般在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进行。绑蔓前 按要求选留2条新蔓,切除其余的主蔓。将几条主蔓合理分布绑于支柱上,调整分枝使其自然伸展,每2 个节绑1道,做种苗的主蔓应每节都绑。未木栓化主蔓用柔软的塑料绳或麻绳绑蔓,木栓化的主蔓用尼 龙绳绑蔓。 4.8 摘花 为保证植株营养生长、培养高产树形,幼龄胡椒抽生的花穗应及时摘除。 4.9 深翻改土 在春季与施有机肥结合进行,在植株正面及两侧轮流挖穴。初次施肥肥穴内壁距胡椒头40 cm~60 cm,肥穴和植穴连通。一般肥穴长80 cm,宽40 cm~50 cm,深70 cm~80 cm。一般每穴施腐熟、干净、 细碎、混匀的牛粪堆肥30 kg左右,或羊粪20 kg左右,过磷酸钙0.25 kg~0.5 kg(与有机肥堆沤)。 4.10 修剪整形 4.10.1 剪蔓 a) b) c) d) e) 在 3~4 月和 9~10 月进行,不宜在干旱、温度过高及过低、下雨的季节和发生病害时剪蔓。 第 1 次剪蔓:定植后 6~8 个月、植株大部分高达 1.2 m 时进行。在新蔓长出后分生的 2 条结 果枝上方空节中间处剪蔓,如剪口下方有空节,则待剪蔓后新主蔓长高 20 cm 时进行压蔓和培 土,选留 2~4 条健壮的新蔓。 第 2、3、4 次剪蔓:在所选留新蔓长高 1 m 以上时进行,同样是在新主蔓上分生的 2~3 条结 果枝上方空节中间处剪蔓,每次剪蔓后都选留切口下长出高度基本一致的新蔓 6~8 条绑好, 剪掉过高、过低和生长较弱的主蔓。 第 5 次剪蔓:在新蔓第二层分枝之上,剪蔓后选留的新蔓与上次相同,共留 8 条主蔓封顶。 封顶:最后 1 次剪蔓后,待新蔓生长超过支柱 30 cm 时,将几条主蔓向支柱顶部中心靠拢,按 顺序交叉绑好。再在离交叉点 3 节处将各条主蔓去顶,使之逐渐形成圆柱形树冠。 4.10.2 修芽 胡椒剪蔓后往往大量萌芽,抽出新蔓。应按留强去弱的原则,留足6~8条主蔓,及时切除多余的芽 和蔓。 4.10.3 剪除送嫁枝 降雨量较大地区,为降低病害发生,可在第2次剪蔓后剪除种苗带来的两条送嫁枝,以阳

pdf文档 DB46-T 24-2012 胡椒栽培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6-T 24-2012 胡椒栽培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1 页 DB46-T 24-2012 胡椒栽培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2 页 DB46-T 24-2012 胡椒栽培技术规程 海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23:11:2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