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33822-2012 海 DB46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T 12—2012 代替 DB 46/T12-2006 椰子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conut Planting 2012 - 04 - 05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5 - 05 实施 发 布 DB46/ T 12—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DB46/T 12-2006《椰子栽培理技术规程》的修订。 本标准与DB46/T 12-2006的主要差异: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规则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 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修改; ——增加了椰园间作的内容; ——增加了椰园养鸡的内容; ——修订了病虫害防治的内容; ——对部分指标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46/T12-2006。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都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松林、孙程旭、冯美利、范海阔、覃伟权、唐龙祥、李朝绪。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历次版本发布的情况为: ——DB46/T 12-1999、DB46/T 12-2006。 I DB46/ T 12—2012 椰子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椰子栽培所要求的椰园的建立、椰园间作、养殖、幼龄椰园的管理、成龄椰园的管理、 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树龄的椰子园,作为生产椰子果实为目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53 椰子 种果和种苗 NY/T 5111 无公害食品 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78 无公害食品 菠萝生产技术规程 DB46/T 50 无公害食品 梭罗番木瓜生产技术规程 3 椰园的建立 3.1 宜林地的选择 年平均温度为 24℃~27℃,最低月份平均温度不低于 17~18℃或日平均温度 8℃~15℃低温天气 连续超过 20 天的年份出现几率低,并温差不超过 5℃~7℃,年降雨量 1000 mm 以上,空气湿度不低 于 60%,地下水位较高,海拔较低的各类土壤适宜种植椰子。 3.2 椰园开荒 椰园如果不间种绿肥、牧草或经济作物,则不需要全垦,以免造成水土流失。间种经济作物最好要 全垦,清除杂草,以利间种作物生长。如果是丘陵坡地,则要开垦等高梯田,以免水土流失。 3.3 种植密度与形式 椰子的种植密度和形式除了与品种有关外,还应根据椰园是否间种其他作物及间种何种作物而定, 一般每公顷种植椰子 165~270 株。 种植形式:可以采用正方形(6m×6m,7m×7m) 、长方形(6m×8m 、6m×10m)和宽窄行密植(宽 行 6m×8m,窄行 6m×6m)的种植形式。 3.4 定植季节与种苗选择 定植季节一般在每年春秋两季为宜。 种苗的选择按标准 NY/T 353 执行。 1 DB46/ T 12—2012 3.5 植穴与定植 采用深挖浅种的方法,植穴规格 80cm×80cm×80cm,植后穴面离地面约 10~20cm。 3.6 基肥 可采用腐熟厩肥、畜肥、土杂肥、塘泥、火烧土等作为基肥,每穴施量 30kg 以上。 4 幼龄椰园的管理 4.1 补换植株(苗) 椰子定植后,如有死苗或缺株应及时补植,苗龄大小要一致,并加强对补植苗的管理,使林相整齐 一致。 4.2 植穴覆盖 椰子苗定植后植穴要及时覆盖,材料可用杂草、芒箕、椰糠、树叶残渣等,覆盖穴应随树龄增加而 扩大,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滋生,促进椰苗生长。 4.3 抗旱淋水 椰子种植后 1~2 年须注意旱情变化及时淋水,确保幼龄树正常生长。 4.4 除草松土 植株周围 1m~2m 范围内圆形或带状除草松土,2m 以外控萌,把除下的杂草作为覆盖物进行覆盖。 4.5 植穴清淤和培土 椰子种植后植穴易被大雨冲刷,要及时清除淤泥;树干基部出现圆锥体(俗称“葫芦头”)或出现 许多气根时,要及时培土。 4.6 幼龄椰园施肥 幼龄椰园施肥主要以促进椰苗生长为主,施肥比例以 N:P205:K20 等于 1:0.1:1 为宜,并增施有机 肥或喷施叶面肥,单株年施纯氮 0.2kg,五氧化二磷 0.02kg,氧化钾 0.2kg。 5 成龄椰园管理 5.1 灭荒除草 成龄椰园每年要清除杂草和灌木两次。 5.2 中耕松土 成龄椰园每 2-3 年在椰子行间进行中耕松土一次。 5.3 成龄椰园施肥 每年要施有机肥,化肥施用量一般比例 N:P205:K20 等于 1:1:1.5。 2 DB46/ T 12—2012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 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6.2 农业防治 6.2.1 6.2.2 6.2.3 6.3 实行检疫,培育定植无病虫危害的椰子种苗。 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有机复合肥或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施用化肥。 加强树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生物防治 6.3.1 6.3.2 优先选用寄生蜂、微生物源和植物源生物农药。 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杀虫剂和杀菌剂。 6.4 海南椰子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见附录 A 和附录 B。 6.5 药物防治 农药的安全使用按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执行。禁止使用的农药参见附录C,限制使用的 主要农药参见附录D,推荐替代的低毒农药品种参见附录E。 7 椰园间作、养鸡要求 7.1 间种作物品种 ——海南无籽西瓜(Citullus lanatus Thunb.),属于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红妃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属于番木瓜科,多年生常绿果树。 ——巴厘顶芽菠萝(Ananas comosus),属于凤梨科,多年生草本果树植物。 ——长寿芹(Angelica keiskei Koidzmi),又名明日叶、长寿菜、八丈芹,属伞形花科多年生草 本植物。 7.2 间种椰园翻耕方法 对间种使用的幼龄椰园,在试验前全部用农用机械翻耕、犁耙椰树行间一遍,深度为20~30cm, 并清除所有杂草、灌木及其根系等。 7.3 间种方法 7.3.1 椰园间种 7.3.1.1 幼龄椰园 品种为矮种椰树(Cocos nucifera. L.),是1~4龄椰树,株行距6m×8m,每公顷种209株,种植全 部存活,生长正常,平均相对光强约为88.5%。 7.3.1.2 成龄椰园 3 DB46/ T 12—2012 品种为矮种椰树(Cocos nucifera. L.),15龄的结果椰树,株行距分别为6m×6m、6m×8m、6m×10m, 每hm2分别种植椰树270株、210株、170株,椰树正常开花结果,已进入盛产期。 7.3.2 幼龄椰园间种西瓜方法 在经翻耕犁耙等处理完好后的幼龄椰树行间套种西瓜,按双行种植,株行距 0.8m×3.5m,每 hm2 种 3000 株,并按 NY/T5111 进行正常的浇水、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生产管理。 7.3.3 幼龄椰园间种番木瓜方法 在经翻耕犁耙等处理完好后的幼龄椰树的行间间种红妃番木瓜,按株行距 2m×2.5m 种植,每 hm2 种植 1500 株,并按 DB46/T 50 进行正常的浇水、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生产管理。 7.3.4 幼龄椰园间种菠萝方法 在经翻耕犁耙等处理完好后的幼龄椰树的行间间种巴厘顶芽菠萝,按株行距按大距 70cm、小行距 40cm、株距 30cm 规格种植,离以椰树树头中心 100cm 半径内不种植,每 hm2 种植 50000 株左右,并 按 NY/T 5178 进行正常的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等生产管理。 7.3.5 成龄椰园间种长寿芹方法 在经翻耕犁耙等处理完好后的成龄椰树行间先起畦,畦高 15cm、畦长宽为 12m×1.5m,然后在畦 上按“品字型”种上长寿芹,株行距为 40cm×40cm,进行正常的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管理。 7.4 椰园养鸡 7.4.1 养殖品种 海南文昌鸡(Pullus) 、石歧杂鸡(Pullus) 。 7.4.2 成龄椰园养鸡 在椰园内采用椰林下放养式饲养文昌鸡,适量补充饲料,每天早、中、晚各补充饲料一次,其余时 间让鸡群在椰园内自由采食,夜晚在简易鸡舍栖息。放养密度为7500只/hm2,每年饲养2批,每年共养 鸡15000只/hm2。养鸡的椰园不再进行施肥、除草、扩穴等生产管理。 8 8.1 采收 采收期的确定 椰子果实的采收期根据椰子果实的用途而定,用作嫩果直接消费和嫩果产品加工的椰子果,以 8~9 个月果龄为宜;作为产品综合加工的椰子果,以 11~12 个月果龄为宜,即充分老熟。 8.2 采收方法 椰子的采收以人工采收为主,采收时须注意安全,应避免椰子直接从树上落下,造成椰子破裂或外 果皮损伤。 4 DB46/ T 12—2012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椰子主要虫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名称 症状 防治方法 二疣犀甲 该虫成虫飞至椰子树顶端钻入树心,食取未展开 每年 3 月成虫羽化前,及时清除椰园内的枯死树 的心叶,致使心叶舒展后呈扇状或波状缺刻,有 干、残茎或腐烂堆积物;定点堆放腐烂椰子树干 时成虫钻入叶柄部为害,使展开后的叶柄出现椭 或牛粪,引诱成虫来产卵,然后定期烧毁杀灭; 圆形巨洞,一经风吹雨打,叶片极易折断脱落; 严重为害树,可用 25%的噻虫嗪灌入椰子树心叶 若穿过叶柄基部,继续向里危害,常伤及花苞, 消灭入侵虫口;在季风期,可利用绿僵菌、病毒等 使其干枯。受侵害严重的幼树,也会造成整株死 犀甲病原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亡。受害椰树叶腋间有孔,虫孔入口处有嚼碎的 小块纤维。 红棕象甲 该虫是椰子幼树的毁灭性害虫,是一种毁坏组织 保护树干不受伤害,发现伤口应及时用柏油或泥 的钻蛀害虫。幼虫危害造成的损失比成虫大。成 浆涂抹,以防止雌虫产卵;用敌敌畏 50~100 倍 虫常在靠近树冠的树干伤口处产卵
DB46-T 12-2012 椰子栽培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23:12:0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