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05 备案号:26895-2010 海 南 DB46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 178—2009 莲雾生产技术规程 2009 - 12 - 21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 - 01 - 30 实施 发 布 DB46/ T178—2009 前 言 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鸿雁、何凡、华敏、罗志文。 I DB46/ T178—2009 莲雾生产技术规程 1 DB46/ T179—2009 莲雾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 Merr.et Perry)的品种选择、园地选择与规划、备耕与 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等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莲雾的栽培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T 18407.2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1436 莲雾 DB46/T 179 莲雾 嫁接苗 3 品种选择 选种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优质、高产、稳产且抗病和抗逆性较强、经济性状佳、适合市场需 求的品种。如来源于粉红种、印尼大果红种和泰国种等品系的印度红和黑金刚等品种。 4 园地选择与规划 4.1 园地选择 4.1.1 气候条件 最适生长温度为25 ℃~30 ℃。园地应选择年平均温度20 ℃以上、最低温度不低于7 ℃、全年日照 时数2000 h~2500 h之间,且冬季无霜寒害的地区。 4.1.2 土壤条件 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以土层深厚,灌溉条件便捷,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的缓坡地、平地或水 田为宜。 土壤质量应符合GB/T 18407.2的要求。 4.1.3 灌溉水质量要求 2 DB46/ T178—2009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T 18407.2的要求。 4.1.4 大气质量 大气质量应符合GB/T 18407.2的要求。 4.1.5 立地条件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灌溉方便,交通便利的平地、水田或坡度小于20°的田地建园,不应在大风口 处建园。 4.2 园地规划设计 4.2.1 园地设施 修筑完备的蓄水池、排灌渠、沉沙池、沤粪池、作业道路及附属建筑物等设施。 4.2.2 防护林 针对台风区和有风害的地区,应设置防护林带。主林带设在迎风方向的园地边或山坡分水岭上,与 水源林相连;副林带设在园中道路或排灌沟边沿。主林带应种 4 行以上,副林带种 1~2 行,株行距 1 m×2 m。平地及坡度在 5°以下的缓坡地,主林带采用长方形栽植;坡度在 5°~20°的丘陵、山地,主林带宜采 用等高梯地或环山行栽植。所植树种应为适合当地环境条件、速生、抗风能力强、风害后恢复能力强的 种类,且不应为莲雾主要病虫害的寄主。常用树种有木麻黄、马占相思和小叶桉等。 5 备耕与栽植 5.1 园地开垦与水土保持 坡度低于 5°的缓坡地及平地不必修筑沟埂梯田(撩壕),5°~8°坡地实行等高撩壕种植,8°~20°以 上坡地应修筑梯田,面宽 2 m~5 m,向内倾斜 8°~10°。 5.2 植穴与基肥准备 定植前1~2个月挖大小为0.8 m~1 m×0.8 m~1 m×0.8 m~1 m的植穴,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回土时先 将表土回入底层,再回入杂草、枝叶或绿肥等25 kg,撒0.3 kg石灰;后填入20 cm厚的表土,加入腐熟 有机肥或土杂肥30 kg,磷肥0.2 kg;再回一层底土至离地面20 cm时,填入10 kg ~15 kg沤熟的农家肥,1 kg钙镁磷肥,0.2 kg复合肥;再以回土拌匀填平,最后以细熟土垫于回填土之上10 cm,并在中间做好标 记以便种植。 5.3 种苗选择 种苗质量应符合DB/T46 ××的要求。 5.4 栽植时间 3~10月份均可种植,但以3~5月份和8~10月份,即雨水充沛的春秋季最为适宜。 3 DB46/ T179—2009 5.5 栽植规格 推荐永久定植株行距4.5 m×8 m 或5 m×8 m。生产上多采用的种植密度为4 m ×4.5 m 或4 m ×5 m, 每667 m2(每亩)种植33~40株。当枝条交叉时,再间伐或重回缩,至株行距为4.5 m×8 m 或5 m×8 m。 5.6 栽植技术 先于植穴的标记处挖一小穴,容器苗先将容器除去,但不可弄散土团,将苗木直立放入穴中,嫁接 口宜朝向东北,用细土覆盖至根颈,保持与苗期的入土深度,轻轻压实。修筑树盘,淋足定根水,树盘 盖草保湿,适时起畦。晴天每2 d(天)~3 d淋一次水,直至成活;遇雨天注意排水防淹,30 d后检查成 活情况并及时补植。 6 土肥水管理 6.1 土壤管理 6.1.1 间作 定植1~3 年的幼龄果园可在行间间种豆科作物、绿肥等低秆、非攀缘性作物或蔬菜。间作物需距莲 雾树冠滴水线0.8 m以上。株行距较大的田块,还可在幼龄树期间作番木瓜等草本作物。 6.1.2 覆盖 以杂草、稻草、绿肥、作物的茎秆等对树盘进行周年覆盖,覆盖厚度为干草厚5 cm,上培薄土;覆 盖物应离树干15 cm~20 cm;亦可用地膜覆盖。对没有间作的果园,行间可进行生草覆盖,起保湿作用。 6.1.3 中耕除草 结合施肥,适时进行树盘松土,每年1~2次。采用人工、机械和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每1~2个月 一次,保持果园无高草、恶草,树盘无杂草。 6.1.4 扩穴改土 定植后次年进行深翻扩穴压绿。第一次扩穴可在紧靠原植穴外侧挖环形施肥沟,沟深、宽各0.4 m, 第三年起在树冠滴水线内20 cm处往外挖深、宽0.4 m的两条对称施肥沟,沟长1 m~1.5 m。施肥沟内压 入杂草或绿肥,撒施石灰0.5 kg,加入腐熟农家肥20 kg~30 kg,钙镁磷肥1 kg,压紧覆土。 6.2 施肥管理 6.2.1 施肥原则 幼年树施肥应 “一梢二肥”或“一梢三肥”勤施薄施。结果树一年施肥 3~5 次。所施肥料应满足 植株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无机肥、提倡施用微生物肥,宜营养诊断施 肥、平衡施肥及经济施肥。 6.2.2 施用肥料的种类与质量 以氮、磷、钾为主,配合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农家肥和商品肥种类与质量参照 NY/T 394 执行, 4 DB46/ T178—2009 微生物肥种类与质量参照 NY/T 227 执行。 6.2.3 施肥方法 以土壤施肥为主,配合叶面施肥。土壤施肥可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穴施、土面撒施及灌溉施 肥等方法。下雨或灌溉前,可在土面撒施缓释复合肥、钾肥或尿素等。有微喷灌或滴灌设施的果园可进 行灌溉施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可选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做叶面施肥。 6.2.4 幼树施肥 6.2.4.1 定植当年,于第一次新梢老熟后开始,全年分 6~8 次施用。每株施氮.50 g~150g(折合尿素 100 g ~300 g) 、磷 200 g~250 g(折合过磷酸钙 1.4 kg ~1.8 kg)、钾 50 g~150 g(折合氯化钾 100 g~150 g 或硫酸钾 100 g ~300 g;农家肥通常用 15%~20%清尿水或 50%腐熟人粪尿,每次每株 3 kg ~4 kg,也 可在稀释后的人粪尿中适当加入一些尿素或复合肥施用。 6.2.4.2 定植后第二年起植株的施肥量相应提高,一般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约增加 40%~60%。 6.2.5 结果树施肥 6.2.5.1 施肥量 以产果100 kg施纯氮3 kg,氮(N)、磷(P2O5)、钾(K2O)比例2∶1∶1.5为宜。 6.2.5.2 施肥时期与技术 6.2.5.2.1 采果前后促梢肥 采果前沿树冠滴水线开一环形施肥沟,深约15 cm,宽20 cm,采收末期施占全年施肥总量25%的磷 钾肥;结果过多时,挂果期间可叶面喷施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叶面肥可用0.5%尿素+0.2% 硝酸钾(或磷酸二氢钾)+0.3%过磷酸钙浸出液。花、果期忌施化学氮肥。采果后每株先施尿素0.5 kg~1 kg,少量复土,再施土杂肥、作物秸秆、杂草、绿肥作物等腐熟肥料15 kg~25 kg,钙镁磷肥0.5 kg~1 kg。 6.2.5.2.2 壮梢促花肥 花前施壮梢促花肥,每株施用占总量 50%的氮、磷、钾肥及腐熟的农家肥、饼肥等有机肥 5 kg ~8 kg。 地下水位低的园地宜在树冠滴水线处挖对称条沟深施,沟长 1 m~1.5 m,深、宽 0.3 m~0.4 m;地下水 位较高的莲雾,肥料施在树盘滴水线附近土面上,然后覆土。 6.2.5.2.3 壮果肥 分三个时期施用。第一次为疏花疏果至果径达1 cm左右前后,每株施腐熟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3 kg ~4 kg;第二次为果实定型期,每株施腐熟有机肥3 kg ~5 kg;第三次为果实成熟期,至少施钾肥两次, 每次每株用硫酸钾0.07 kg ~0.15 kg兑水10 kg淋施。 6.3 水分管理 6.3.1 花芽分化期宜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 6.3.2 抽穗后到开花前畦底深沟须经常灌水保持湿润,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水,以利抽穗及开花座果。 5 DB46/ T179—2009 6.3.3 开花期到果实成熟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水排涝,防积水。 6.3.4 沿海的部分地区,土壤含盐量过高,引用淡水洗盐,降低土壤含盐量。 7 树体管理 7.1 幼树整形修剪 7.1.1 定干 定植1 ~2 年后,距地面40 cm~0.60 cm处剪截定干。 7.1.2 培养主枝和副主枝 定干后,待新梢抽发后剪留生长势强、形态良好、空间分布均匀且相距10 cm左右,多为45°~60° 的新梢3~4条为主枝;当主枝长30 cm~40 cm时且老熟时,在离主干25 cm~30 cm处将主枝剪短,促使抽 生2~3个副主枝。营造侧枝分布均匀的自然开心型树冠。 7.1.3 新梢抽出后均要注意修剪,对于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技、纤弱枝、病虫枝、枯死枝等,应从 枝条基部剪掉;对于生长过旺的徒长枝,可短截促生分枝。 7.1.4 各级分枝(尤其是主枝与副主枝)方向与角度不合要求时,实行牵引、压枝、吊枝、弯枝及短 剪等办法予以调校。 7.2 结果树整形修剪 7.2.1 结果树每年修剪两次,采果后将结果枝短截保留 2 cm 左右的枝桩,作为下一造的结果母枝
DB46-T 178-2009 莲雾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1:39:0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