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709—2011 规模牛场预防口蹄疫环境控制技术规范 2011- 12 - 20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 12 -20 实施 发 布 DB41/T 709—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畜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起草,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若潜、吴志明、王功民、张志凌、张健、赵雪丽、刘光辉。 I DB41/T 709—2011 规模牛场预防口蹄疫环境控制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牛场预防口蹄疫的布局环境与设施卫生、饲养管理及环境质量监测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规模牛场预防口蹄疫的环境质量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750.12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6568 奶牛场卫生规范 GB/T 5832.1-2003 气体湿度的测定 第 1 部分:电解法 GB/T 6920-1986 水质 pH 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11060.1-2010 天然气 含硫化合物的测定 GB/T 13195-1991 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GB/T 14623-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B/T 14668-1993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14675-1993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GB/T 18204.15-2000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21-2000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24-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935-2003 口蹄疫诊断技术 NY/T 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3 布局环境与设施卫生 1 DB41/T 709—2011 3.1 场址 规模牛场场址选择应符合 GB 16568 的规定,建立在交通方便、水质良好、水量充沛、地势高燥、 环境幽静、无有害体、烟雾、灰沙及其他污染的地区,并且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 3.2 场区的布局与设施 3.2.1 场内的饲养区、生活区布置在场区的上风、高燥处,兽医室、产房、隔离病房、贮粪场和污水 处理应布置在场区的下风、较低处。 3.2.2 场区内的道路应坚硬、平坦、无积水。牛舍、运动场、道路以外地带应绿化。 3.2.3 场区牛舍应坐北朝南,坚固耐用,宽敞明亮,排水通畅,通风良好,能有效地排出潮湿和污浊 的空气,夏季应增设电风扇或排风扇等通风降温设施。 3.2.4 场区内应设有符合环保要求的无害化处理设施,牛群排泄的粪尿、饲养场排放的污水和患病牛 的排泄物、垫料、污水和病死牛尸体应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出饲养场外,粪尿处理后应符合 GB 7959 的规定,排放出场的污水应符合 GB 8978 的有关规定。 3.2.5 场区内应设有防蝇、防蚊、防鼠等设施,防止病原传播。 3.2.6 场区门口通道地面应设不小于 3.8 m×3 m×0.1 m 的消毒池,所有进出场区的车辆应通过消毒池 消毒;人员进入饲养区应通过消毒通道,消毒通道应同时设地面消毒、喷雾消毒或紫外线消毒设施。 3.2.7 在饲养区和隔离区交界处设淋浴室、消毒间;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道路应 分为污道、净道,不重叠,不交叉。 3.2.8 场内应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微生物学检测室、常规血清学检测室、产品质量检验室等,并 配备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和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3.2.9 场内应设置专用危险物品贮存室及专柜,以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并贴有醒目的“危险物品”警 示标识。使用危险物品时需经专门管理部门核准并在指定人员的严格监督下使用。 3.3 场区的供、排水系统 3.3.1 场区内应有足够的生产用水,水压和水温均应满足生产需要,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如 需配备贮水设施,应有防污染措施,并定期清洗、消毒。 3.3.2 场区内应具有能承受足够大负荷的排水系统,并不得污染供水系统。 4 饲养管理 4.1 饲养卫生 4.1.1 饲草、饲料和各种添加剂卫生应符合 GB 13078 的规定;禁止使用反刍动物源性和口蹄疫感染 动物源性肉骨粉,严禁从口蹄疫疫区调运饲草、饲料。 4.1.2 饮水卫生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饮水池应定期清洗、换水。 4.2 管理 4.2.1 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偶蹄动物,制定控制外来偶蹄动物进入场区的措施并严格执行。 2 DB41/T 709—2011 4.2.2 场区内应定期或在必要时清除杂草,除虫灭鼠,但应防止药物直接触及牛体和盛奶用具。 4.3 消毒 4.3.1 消毒剂的选择 选择对口蹄疫病毒敏感的酸碱类、醛类、氧化剂类、氯制剂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4.3.2 日常预防性消毒 4.3.2.1 对舍外围环境可采用碱类或醛类消毒剂,每周应至少消毒1次。 4.3.2.2 舍内应采用氧化剂类或氯制剂类消毒剂;走廊、过道等每周应至少消毒 2 次,产房、保育舍 等每周带牛消毒3次,空栏后应彻底消毒。 4.3.2.3 每天应清洗牛舍槽道、地面、墙壁,除去褥草、污物,粪便。清洗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将粪便 及污物运送到贮粪场。运动场牛粪派专人每天清扫,集中到贮粪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3.2.4 对进出场区的所有车辆、人员和物品应采用氧化剂类或氯制剂类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 4.3.3 紧急消毒 4.3.3.1 当牛场发生口蹄疫疫情时,应按照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消毒。 4.3.3.2 对病死牛、扑杀牛及其产品、排泄物,以及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其它物品和 清洗所产生的污水、污物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场舍、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的场所、用具等进行 彻底消毒。 5 环境质量监测 5.1 环境因素中口蹄疫病毒病原学监测 5.1.1 检测方法 对饮用水源、牛舍区环境中空气、粪便、野鸟等环境因素,应按照 GB/T 18935-2003 规定的 RT-PCR 方法,定期进行口蹄疫病毒病原学检测。 5.1.2 水源 采集家畜饮用水样品进行口蹄疫病毒病原学检测,检测频率为每 2 周 1 次。 5.1.3 空气 采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以 0.01 mol·L-1(pH 7.2)磷酸盐缓冲液(PBS)(见附录 A)为收集液采集牛 舍内、外环境中气溶胶样品,进行口蹄疫病毒病原学检测,检测频率为每 2 周 1 次。 5.1.4 粪便 取 0.3 g~0.5 g 新鲜粪便混悬于 1 mL 无菌 0.01 mol·L-1 PBS(pH 7.2)液中,进行口蹄疫病毒病原 学检测,检测频率为每 2 周 1 次。 3 DB41/T 709—2011 5.1.5 野鸟 采集牛场内野鸟新鲜粪便,取 0.3 g~0.5 g 粪便混悬于 1 mL 无菌 0.01 mol·L-1 PBS(pH 7.2)液中, 进行口蹄疫病毒病原学检测,检测频率为每 2 周 1 次。 5.2 环境质量各项污染物和生态环境分析方法 牛场环境质量各项污染物参数的监测及采样点、采样办法、采样高度、采样频率等的确定参照 NY/T 388-1999 进行,各项污染物和生态环境的分析方法参见附录 B。 5.3 环境质量要求 5.3.1 环境因素中口蹄疫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要求 牛舍区环境因素中各项因素口蹄疫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均应为阴性。 5.3.2 空气中各项污染物检测结果要求 牛场区空气环境质量要求应符合 NY/T 388-1999 规定,项目名称释义见 NY/T 388-1999;各项目 具体监测数据应小于等于表 1 中规定的数值;表中数据均为日均值。 表1 牛场空气环境质量 项目 缓冲区 场区 牛舍 2 5 20 硫化氢,mg/m 1 2 8 二氧化碳,mg/m3 380 750 1500 PM10,mg/m 0.5 1 2 TSP,mg/m3 1 2 4 恶臭(稀释倍数) 40 50 70 氨气,mg/m3 3 3 5.3.3 牛舍区生态环境质量要求 牛舍区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见表 2,各项目监测数值应符合表 2 规定。 4 DB41/T 709—2011 表2 牛舍区生态环境质量 项目 单位 牛舍 口蹄疫病毒 ng/mL 0 温度 ℃ 10~15 湿度(相对) % 80 风速 m/s 1.0 照度 lx 50 细菌 个/m3 ≦20 000 项目 单位 牛舍 噪声 dB ≦75 粪便清理 次/日 日清粪 5.3.4 饮用水质量要求 牛饮用水质量要求见表 3,各项目监测数值应符合表 3 规定。 表3 牛饮用水质量 项目 单位 自备井水 地面水 自来水 口蹄疫病毒 ng/mL 0 0 0 大肠菌群 个/L ≦3 ≦3 0 细菌总数 个/L ≦100 ≦200 0 pH - 5.5~8.5 5.5~8.5 6.5~8.5 总硬度 mg/L ≦600 ≦600 ≦550 溶解性总固体 mg/L ≦2000 ≦2000 ≦1500 5 DB41/T 709—2011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试剂配制 0.01 mol·L-1(pH 7.2)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配制: a) A液(0.2 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NaH2PO4·H2O 27.6 g,先用适量蒸馏水溶解,最后用蒸 馏水稀释并定容至1000 mL。 b) B液(0.2 mol·L-1磷酸氢二钠水溶液) :Na2HPO4·7H2O 53.6 g, (或Na2HPO4·12H2O 71.6 g或Na 2H2O 2HPO4· 35.6 g)先用适量蒸馏水溶解,最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定容至1000 mL。 c) 0.01 mol·L-1 PBS的配制:A液14 mL,B液36 mL,加NaCl 8.5 g,最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定容 至1
DB41-T 709-2011 规模牛场口蹄疫环境控制技术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1:41:5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