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2023—2012 甜叶菊有机栽培技术规程 2012- 01 - 10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2 - 01 实施 发 布 DB37/T 2023-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岩、孙景文、孙良泉、李国清。 。 I DB37/T 2023-2012 甜叶菊有机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叶菊有机栽培的选地、整地、施肥、选用品种、种子处理、播种、移栽、田间管理 和病虫草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甜叶菊有机栽培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有机农业 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保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 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对人类安全、健康的食品为目的;以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化学 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激素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以及转基因工程为手段的一种有机 生态农业体系。 2.2 有机栽培 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采用符合有机农业及国家有关要求的生产资料及技术手段,规定了管理及 栽培技术的要点,以生产有机农产品的技术体系。 2.3 传统农业 指沿用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主要以人、畜力进行耕作,采用农业、人工措施或传统农药进行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农业生产模式。 2.4 甜叶菊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别名甜菊、糖草,为菊科斯台维亚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原产地在南美洲亚热带地区。 2.5 转换期 从开始有机管理至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间为转换期。 1 DB37/T 2023-2012 2.6 缓冲带 有机生产体系与非有机体系之间的过度地带(隔离带)称缓冲带。 2.7 有机肥 指无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甜叶菊专用肥。有机肥料的污染物 质含量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并经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 2.8 甜叶菊脱毒苗 通过茎尖剥离、分生组织培养而脱去其体内所带病毒、类病毒的试管苗及其扩繁苗。 2.9 脱毒甜叶菊繁育体系 从培养脱毒苗开始,逐世代扩大繁育生产初代苗,一代苗,二代苗直至四代苗的梯级体系,包括设 施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 2.10 初代苗 从组培室中取出的材料包括生根材料和无根材料,经扦插在育苗池中培养出来的能直接植入大田的 甜叶菊苗。 2.11 继代苗 在育苗池中取得的材料,进行扦插所得到的甜叶菊苗。 3 3.1 基地选择与建设 地块 选择符合有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排灌条件良好,周围无环境污染源的地块。地块环境应符合附 录B、附录C的要求或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许可。并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增进生物多样性。提倡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甜叶菊生产提供有机肥源。 3.2 缓冲带 有机甜叶菊生产田与未实施有机管理的土地之间必须设有宽度至少8m的缓冲带,与其它作物相结合 为最好。 3.3 轮作 2 DB37/T 2023-2012 应采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轮作安排,且轮作其他作物时仍按有机要求进行管理。 4 土壤管理及培肥 4.1 土壤管理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采取 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 4.2 肥料要求 4.2.1 有机肥 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有机肥确认符合附录A的要求并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许可后才能使 用。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与采收期间隔不少于20天。 4.2.2 禁用肥源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禁止使用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 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5 品种选择 5.1 依据需求和当地栽培条件选用高甜叶菊糖甙(Stevioside, STV )或高莱包迪甙(Rebaudioside A, RA) 甜叶菊品种。 5.2 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6 甜菊苗繁育 有机生产上以种子育苗繁育、组织培养培育脱毒苗繁育以及扦插育苗繁殖为主。推荐使用组织培养 培育脱毒苗繁育。 6.1 种子繁育 6.1.1 种子来源 来源于有机农业体系。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当地没有所需的有机生产所需要的种子材料,可以使用 传统农业生产的种子,使用之前应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准许。 6.1.2 种子处理 将种子在阳光下晒1-2天,禁止曝晒。禁止使用化学物质或有机农业生产中禁用物质处理种子。 6.1.3 育苗地选择 选环境条件符合有机生产要求,排灌良好、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PH值约为7.0的砂壤质地块。 6.1.4 营养土的配制及使用 3 DB37/T 2023-2012 选用经国家认证的有机肥或经检测合格的当地腐熟的有机肥,使其占营养土总量的25—30%,再用 过筛的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无草籽的腐殖土作母土,占营养土总量的70—75%,混匀过筛按每平 方米苗床需15kg营养土备用。 6.1.5 育苗地整理 选定的育苗地按畦面宽1.5m,床面比四周低0.20m,长20m左右。整出种植畦,地块四周建排水沟, 把营养土按用量均匀撒在整平的床面上,要求畦面平整。 6.1.6 育苗操作 温度稳定在15℃左右时进行。将苗床灌足水,水渗完后将甜叶菊种子和细沙混匀后撒播于床面,再 薄薄的撒一层细土,以种子似露非露为宜。 6.1.7 育苗地管理 保持畦面湿润,遇寒流加盖草帘保温,如气温高于30℃则应遮荫。注意病虫草害防治,幼苗5对叶 时,施用符合标准的速效有机肥1次,结合人工除草进行间苗,移栽前10天进行炼苗。 6.2 脱毒苗繁育 6.2.1 组培无菌苗繁育 待甜叶菊苗长至8cm~10cm时,剪取上段2cm进行消毒后,在无菌室内超净工作台上剥出长0.2mm~ 0.5mm顶端生长锥备用,将选择好的品种在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室内进行催芽、繁育和扩繁,扩繁苗要严 格进行病毒检测。 6.2.2 6.2.2.1 初代苗繁育 繁育设施 初代苗必须在温室或网棚内繁育生产。制备大小适中、深度20cm的培养盘,或挖出长2m、宽1m、深 20cm的苗池,底覆一层塑料薄膜,上铺蛭石基质,厚度10cm。苗床建成后,可移植培养初代苗,也可扦 插快繁继代苗。 6.2.2.2 初代苗定植 扩繁脱毒苗经过适应性锻炼后直接带根移植或切段后再扦插到培养盘或苗池中,用符合有机生产规 定的养分含量高的或速效有机肥配成营养液浇灌。按4cm×5cm的密度在培养盘或苗池中定植扦插。扦插 后苗床喷洒清水,同时搭建小拱棚。过10天~15天扦插苗生根后移去拱棚。 6.2.2.3 管理方法 扦插初期小拱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5%~100%之间,蛭石基质持水量达到饱和;扦插苗生长前期创 造20℃~25℃的茎叶生长适温;生育后期调低温度至18℃~22℃并设法适当扩大昼夜温差。夏季中午防 止强光照射扦插苗应遮阴;冬季增加温室和小拱棚内透光度,使扦插苗多见日光。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应清除温室或网棚内外杂草,处理作物残枝枯叶。 6.2.2.4 液面肥喷施 黄弱扦插苗用0.2%尿素液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加少量葡萄糖叶面喷施。 4 DB37/T 2023-2012 6.2.2.5 病毒检测 对繁育生产的初代甜叶菊苗按照标准严格进行病毒检测。 6.2.3 续代苗生产 6.2.3.1 扦穗准备 温室或网棚内,待初代苗长至15cm以上时,剪取健壮茎段(长约6~8cm),运至设施外将茎段下 半部在水中浸泡0.1h,为扦插做准备。 6.2.3.2 苗地准备 如6.1.3,6.1.4,6.1.5。 6.2.3.3 扦插操作 扦插应做到即剪即插。扦插时扦插条不经过任何处理。株、行距一般为3cm×5cm为宜。插后需压实 土壤,并及时浇水。 6.2.3.4 扦插管理 扦插后应及时搭棚覆盖塑料薄膜、加盖遮阳网遮阳,切忌光线直射,保持畦土湿润注意病虫害防治 与除草松土,10天左右生根。秋季,扦插苗生根后揭去遮阳网,待茎叶开始生长后揭去小棚塑料薄膜; 冬季,繁殖苗需在小棚外加盖大棚,以提高温度。 6.2.3.5 田间标注 在田间标志牌上注明扦插材料来源及所繁育的代数,为保证品种品质及脱毒质量以不超过3代为宜。 6.2.3.6 田间检验 对病害发生和品种混杂情况进行调查。以病毒病、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发病率、品种纯度等 指标为依据,开据田间检验单。 6.2.3.7 管理 基地内分农户建立繁种档案,加强跟踪管理。 6.3 扦插繁育甜叶菊苗 利用扦插方式进行甜叶菊繁育时技术管理如6.2.3.1,6.2.3.2,6.2.3.3,6.2.3.4。 6.4 甜叶菊苗出圃标准 健壮无病虫,5~6对真叶,株高12~15cm,茎粗3mm以上,茎部半木质化;叶片肥厚、叶色深绿、根 条数5~7条、第2~3对真叶的叶腋有分枝萌发。 7 7.1 大田管理 整地 秋季深耕与春季深耕相结合,深翻25cm,适时进行耙耱镇压整平耙细保墒,移栽之前开沟做畦。 5 DB37/T 2023-2012 7.2 定植 春栽时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2~15℃,地温达到10℃以上即可。栽苗时最好选择阴天或晴天的15 2 2 时后进行。春栽种植密度一般在1.0万株/666.7m 、夏栽1.2万~1.4万株/666.7m 。栽后应浇足定根水, 并在栽后1周内浇1-2次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成活。切忌移栽后大水漫灌。 7.3 查苗补苗 移栽后及时查苗补苗,否则缺苗断垄,影响产量。 7.4 灌溉与排水 7.4.1 灌水 要求合理灌溉,以保持土壤干湿适当。凡植株出现嫩叶凋萎、顶梢下垂,特别是夏季高温干旱季节, 中上部茎叶出现萎垂时,应及时浇灌。 灌溉水质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7.4.2 排水 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除,做到田间无积水,以防增加病害或涝害。 7.5 摘心 一般均需选择晴天在移栽后长出第1片新叶时进行摘心打顶,第2次摘心应在甜叶菊株高1m左右时根 据长势进行。摘(剪)下的顶芽全部带出甜叶菊地销毁 7.6 中耕除草 以10~15天1次为宜,直至封行前。灌水后地面微干前应进行中耕,中耕时宜浅不宜,除草时要培 土壅根,保护根系防倒伏,封行后改为拨草。 7.7 施肥方法 7.7.1 基肥 2 一般每667m 施用有机肥200kg~300kg,可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深翻前撒于

pdf文档 DB37-T 2023-2012 甜叶菊有机栽培技术规程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2023-2012 甜叶菊有机栽培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2023-2012 甜叶菊有机栽培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2023-2012 甜叶菊有机栽培技术规程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1:48:0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