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标准网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710—2011 规模牲畜场口蹄疫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2011 - 12 - 20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 - 12 - 20 实施 发 布 DB41/T 710—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畜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起草,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志明、王功民、张志凌、张健、闫若潜、方先珍、刘光辉。 I DB41/T 710—2011 规模牲畜场口蹄疫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影响规模牲畜场口蹄疫术语和定义、发生的风险因素、风险评估方法及风险等级的确 定。 本标准适用于规模偶蹄牲畜场口蹄疫发生的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935-2003 口蹄疫诊断技术 NY/T 1167-2006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规模牲畜场 经当地农业、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和一定规模的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养殖场, 其中猪出栏量大于或等于 500 头;奶牛存栏量大于或等于 100 头;肉牛出栏量大于或等于 200 头;羊存 栏量大于或等于 200 只。 3.2 风险因素 能影响口蹄疫风险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因素。 3.3 风险评估 在口蹄疫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对影响口蹄疫发生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以量化口蹄疫发 生的可能及严重程度。 1 DB41/T 710—2011 3.4 关键因素 在口蹄疫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各种风险因素。 3.5 普通因素 在口蹄疫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的各种风险因素。 4 影响口蹄疫发生的风险因素 4.1 关键因素 4.1.1 本场牲畜健康带毒即口蹄疫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 4.1.2 本场牲畜未免疫口蹄疫疫苗。 4.1.3 本场所在地及周边当前存在口蹄疫疫情。 4.2 普通因素 4.2.1 场址、布局 4.2.1.1 场址选择 牲畜场与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及其他牲畜场的距离应在 1000 m/2000 m 以上;与主干道或居民区 的距离应在 500 m/1000 m 以上;上风向 2000 m/3000 m 以内不应有屠宰厂、养猪场、养牛场和养羊场。 4.2.1.2 布局 牲畜场的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应严格分开且界限分明;猪场配种舍、妊娠舍、 产房、带仔母畜舍、保育舍、育成舍应依次沿着顺风向建设;道路硬化,场内净道和污道应分开且无交 叉;展示厅和装畜台应建在生产区边缘并设有专用出口。 4.2.2 设施设备 牲畜场周围应设有符合防疫要求的围墙或防疫沟;围墙外应建立绿化隔离带;场区入口处应设明显 的禁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入警示标志;牲畜场及隔离舍的出、入口处设有符合要求的消毒池、消毒通道、 更衣室;有废弃物(粪便、污水、垫料等)无害化处理设施;有防鼠、防风、防盗设施;有存放饲草、 饲料的专用场所;有场内专用运输车辆。 4.2.3 饲养管理 牲畜场能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如需引种,引入后对其采取了消毒、隔离、观 察、检测等措施;饲料应符合牲畜营养要求;牲畜的营养状况良好;饲养密度合适;不与其他畜禽混养; 2 DB41/T 710—2011 垫草、垫料应符合 NY/T 1167-2006 要求。 4.2.4 隔离消毒 牲畜场应设有用于样品采集的场地;建立场内、舍内环境定期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工作人员 自身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正确选用口蹄疫病毒敏 感的消毒药进行消毒;牲畜入场运输所使用的车辆、饲料、垫料、排泄物及其它被污染物料等在牲畜运 抵饲养场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发现疑似口蹄疫感染牲畜,应及时隔离;对患病牲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 染的器具进行消毒;遵守口蹄疫疫情报告制度;遵守口蹄疫应急处置原则及疫情扑灭制度。 4.2.5 免疫 牲畜场制定有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按免疫程序及时免疫;选择与流行毒株相同血清型的口蹄疫疫 苗用于预防接种;疫苗的储存符合要求;疫苗的接种方法、剂量按说明书要求操作;口蹄疫疫苗免疫抗 体水平合格;其他主要动物疫病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在有效保护范围内。 4.2.6 监测与净化 牲畜场应建立兽医诊断实验室并具备满足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牲畜场按照《口蹄疫防治技术规 范》、GB/T 18935-2003 要求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并严格执行;对口蹄疫及其他主要动物疫病进行净 化。 4.2.7 无害化处理 建立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病死牲畜、扑杀牲畜及其产品、排泄物以及被污染或可 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和其它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牲畜场产生的污水、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2.8 疫病流行状况 牲畜场近 3 年未发生过口蹄疫;牲畜场目前无其他动物疫病流行;牲畜场边缘向外延伸 13km 内的 区域近 3 年未发生过口蹄疫;牲畜场边缘向外延伸 8km 内的区域周边地区目前无其他重大动物疫病流 行;不处于口蹄疫发生的季节和周期内。 4.2.9 传播媒介(途径) 无野生动物迁徙的影响;牲畜场周围 1 km 范围内无易感动物及其产品的运输、交易发生;不存在 牲畜场间相互联系的影响;无风媒传播口蹄疫的风险;不使用含有口蹄疫易感动物源性饲料添加成份的 饲料(仅适合于牛场)。 5 风险评估方法 5.1 风险因素权重值和分值的确定 3 DB41/T 710—2011 根据各种不同的风险因素在口蹄疫发生过程中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不同,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 种风险因素权重值,结合评估依据与标准对各种风险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的操作与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 估,并赋予一定的分值。 5.2 现场评分 现场评估专家人数为奇数,每次不少于 7 人,现场评估专家按照附录 A 的规定,进行客观评分。 5.3 普通因素分值计算 实际得分=权重值(Ci )×测量值(Pi) (见附录 A) ;其中测量值为现场打分值,打分原则为:符 合要求者打低分,否则打高分;测量值(Pi)为第 i 个评价指标的测量值,多个专家评估时,为所有专 家对第 i 项评价指标测量值的平均值;综合评估指数(Gi)即为所有普通因素得分总和,最高为 100。 6 风险等级的确定 6.1 风险分级 根据综合评估指数的大小,确定口蹄疫发生风险等级;将口蹄疫发生风险分为高度风险、中度风险 和低度风险三级。 6.2 高度风险 综合评估指数>70,评估口蹄疫发生为高度风险。所有关键因素为优先评估因素,如果存在任何一 项,综合评定风险级别即定为高度风险。 6.3 中度风险 综合评估指数 40~70,评估口蹄疫发生为中度风险。 6.4 低度风险 综合评估指数<40,评估口蹄疫发生为低度风险。 4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规模牲畜场口蹄疫风险评估标准 规模牲畜场口蹄疫风险评估标准见表A.1。 表 A.1 规模牲畜场口蹄疫风险评估标准 因素 影响因素 类别 评估依据 打分范围 权重值(Ci) 因素 备注 计权重值,为优先 评估因素,存在任 2. 本场家畜未免疫口蹄疫疫苗。 一项,在综合评定 风险级别上就定 3. 本场所在地及周边当前存在口蹄疫疫情。 为高度风险。 一、场址、布局与设施设备 0.0227 (一)场址选择 0.0151 1、与屠宰厂或肉品加工厂及其他牲 分 2000m 以上、1000-2000m、1000m 以下三个标准, 畜场的距离 兼顾各场所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受其污染程度 分 1000m 以上、500-1000m、500m 以下三个标准,兼 顾居民区的分布情况 0~40 分 0~30 分 5 DB41/T 710—2011 2、与主干道或居民区的距离 实际得分 所列关键因素不 1. 本场家畜健康带毒即口蹄疫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 关键 测量值(Pi) DB41/T 710—2011 6 表 A.1(续) 因素 类别 影响因素 3、上风向有无屠宰场或其他牲畜场 评估依据 兼顾与屠宰场或其他牲畜场的距离,分 3000m 以上、 1000-3000m、1000m 以下三个标准 打分范围 测量值(Pi) 实际得分 备注 0~30 分 (二)场区布局 0.0055 分设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及废弃物处理区等且界 4、各功能区的分设 权重值(Ci) 限分明,兼顾各功能区与缓冲隔离带距离 0~25 分 普通 因素 道路硬化,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且无交叉,界限明显 5、洁净区与污染区的布局 6、展示厅和装畜台的设置 及生产执行过程中的严格程度 展示厅和装畜台建在生产区边缘并设有专用出口 配种舍、妊娠舍、产房、带仔母畜舍、保育舍、育成 7、各生产阶段猪舍的布局 舍依次沿着顺风向建设 0~25 分 0~25 分 0~25 分 适用于猪场 表 A.1(续) 因素 影响因素 类别 评估依据 打分范围 (三)设施设备 普通 因素 牲畜场周围有符合防疫要求的围墙或防疫沟;围墙外 的建立,警示标志的设置 建立有绿化隔离带;场区入口处设明显的警示标志 9、生产区内各入口及各功能区之间 出、入口处设有符合要求的消毒池、消毒通道、更衣 消毒设施的建立 室,并配有专用衣、帽、鞋等 建立 设施建设的有无及建设的完善程度 有存放饲草、饲料的专用场所,有场内专用运输车辆 11、专用场所及设备的设置 测量值(Pi) 实际得分 备注 0.0020 8、四周围墙或防疫沟、绿化隔离带 10、防风、防鼠、无害化处理设施的 权重值(Ci) 且不出场外 0~25 分 0~25 分 0~25 分 0~25 分 二、饲养管理 0.0392 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如需引种, 引入后对其采取符合标准要求的消毒、隔离、观察、 检测等措施 0~100 分 0.0231 7 DB41/T 710—2011 12、饲养模式 DB41/T 710—2011 8 表 A.1(续) 因素 类别 评估依据 影响因素 打分范围 权重值(Ci) 13、营养情况 饲料符合牲畜营养要求,牲畜的营养状况良好 0~100 分 0.0063 14、饲养密度 饲养

pdf文档 DB41-T 710-2011 规模牲畜场口蹄疫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710-2011 规模牲畜场口蹄疫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710-2011 规模牲畜场口蹄疫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710-2011 规模牲畜场口蹄疫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2:04:5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