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
CCS B 05
3502
福建省厦门市 地方标准
DB3502/T 096—2022
代替 DB/XNY 11.6-2002
黄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cucumber
2022 - 11 - 16发布 2022 - 11 - 16实施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02/T 096— 2022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栽培环境 ........................................................................... 1
5 栽培技术 ........................................................................... 1
6 田间管理 ........................................................................... 2
7 病虫害防治 ......................................................................... 2
8 采收 ............................................................................... 3
9 生产档案管理 ....................................................................... 3
附录A(资料性)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 4
附录B(资料性) 生产档案管理记录 ..................................................... 5
DB3502/T 096— 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XNY 11.6 —2002《黄瓜无公害栽培》,与 DB/XNY 11.6—2002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
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栽培环境的规定( 见第4章,2002年版的第 3章);
b) 更改了栽培技术,用嫁接苗栽培技术代替传统播种苗栽培技术 (见第5章,2002 年版的第 4
章);
c) 更改了田间管理中的水分管理和追肥措施 (见第6章,2002 年版的第 5章);
d) 增加了常见的主要病虫害,更改了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见第 7章,2002版的第6章);
e) 更改了采收方法 的相关表述 (见第8章,2002年版的第 7章);
f) 增加了生产档案管理的规定(见第 9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厦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厦门市翔安区庄家宝蔬菜专业
合作社、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良华、吴美芳、叶婷、张金梅、林丽仙、郭防、明艳林、李俊毅。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2005年首次发布为 DB/XNY 11.6 —2002;
——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3502/T 096— 2022
1
黄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瓜的栽培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生产档案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本地栽培的津研系列刺黄瓜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Z 26581 黄瓜生产技术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栽培环境
4.1 宜选择远离污染源、生态条件良好、土壤疏松、保肥保水较好、排灌水方便的地块。
4.2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4.3 农田土壤环境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
4.4 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 GB 5084的规定。
5 栽培技术
5.1 整地起畦,施足基肥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667 m2施商品有机肥 1000 kg~1500 kg,钙镁磷肥20 kg~30 kg,石灰75 kg~
100 kg,全层深施。畦面应整细整平,畦宽1.2 m~1.4 m、畦高20 cm~25 cm为宜。
5.2 嫁接苗选择
宜使用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的商品嫁接苗。露天栽培一年中分春秋两季,设施栽培可分为早春早
熟栽培、秋季延后栽培和冬季栽培。
DB3502/T 096— 2022
2 5.3 定植
宜地膜种植。定植株秧苗处开纵口,把秧苗引出膜外,并固定好地膜,封严定植口。也可整地起 畦
后,先覆膜,然后在膜上按定植株行距打孔,再定植秧苗。定植后应灌1次缓苗水,灌水时应选择晴天
上午,注意灌透。
6 田间管理
6.1 水分管理
宜膜下滴灌,定植后及时浇水,座果后开始浇水施肥,每 15 d浇一次水,雨天及时排涝。
6.2 追肥
结果前, 结合中耕除草追肥, 施用黄瓜专用配方肥 (一般氮、 磷、 钾比例为 15:5:20) 15 kg~20 kg。
结果期,分 2次~3次施肥,每次施用黄瓜专用配方肥 10 kg~15 kg。宜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黄瓜膨大
期,随水施用氮、磷、钾比例为18:18:18的水溶性复合肥,每亩施用8 kg~10 kg,同时配合喷施叶面
肥(内含磷酸二氢钾、硝酸钙和复合微量元素 ),间隔 7 d~10 d喷施1次。结果期随水施用高钾复合肥
(氮、磷、钾比例为 18:9:27),每亩施用8 kg~10 kg,同时配合喷施磷酸二氢钾、硝酸钙和复合微量
元素叶面肥。
6.3 引蔓
引蔓方式露地栽培可采用小竹子搭架,大棚栽培可利用棚骨吊绳。当植株长到 30 cm高(9片~10
片叶)应及时进行引蔓,吊绳引蔓宜在下午进行,以减少损伤。在引蔓时可同时摘除植株基部过多的侧枝、叶片及衰老黄叶。
7 病虫害防治
7.1 主要病虫害
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菌核病、灰霉病、蔓枯病、
黑星病、蔓枯病、猝倒病和病毒病。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叶螨、蓟马、甜菜夜蛾等。
7.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强病虫测报,优先采用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辅以合理的化学防治。
7.3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地膜栽培 。加强通风透气降低湿度,清洁田园等。
7.4 物理防治
可采用银灰膜避蚜或黄板 (柱)诱杀蚜虫; 在成虫期, 采用田间灯光诱杀; 还可使用防虫网阻隔等。
7.5 生物防治
DB3502/T 096— 2022
3 保护利用天敌, 防治病虫害, 如应用食蚜瘿蚊防治蚜虫等;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包括植物源、
动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 , 如利用苏云金杆菌、 球孢白僵菌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治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7.6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 (所有部分)的规定。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见附录 A。
8 采收
当黄瓜顶端由尖变圆时, 是黄瓜采收适期。 也可根据黄瓜品种特性、 生产加工和市场需要适时采收。
9 生产档案管理
应建立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包
括农药、肥料、病虫害防治、产品等,并存储相关电子档案。生产档案管理记录见附录 B。
DB3502/T 096— 2022
4 A A
附录 A
(资料性)
主要病虫害化学
DB3502-T 096-2022 黄瓜栽培技术规程 厦门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07 11:34: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