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080.10
CCS B 31
4503
桂林市 地方标准
DB 4503/T 0032—2022
五通青皮果蔗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Wutong Qingpi chewing cane
2022 - 03 - 14发布 2022 - 04 - 15实施
桂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4503/T 0032 —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桂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桂林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钟坤、秦晓燕、张丹、李家文、孙玉勇、何雪丹、周宾、范大泳、吕群 。
DB 4503/T 0032 —2022
1
五通青皮果蔗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五通青皮果蔗栽培的程序,界定了五通青皮果蔗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产地环境的要
求,以及种植前准备、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留种等阶段的操作指示,给出了生
产档案记录的相关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桂林市行政区域内五通青皮果蔗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45/T 409 无公害食品 甘蔗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五通青皮果蔗 Wutong Qingpi chewing cane
在桂林市临桂五通境内经长期选育种植的优良传统地方果蔗保护品种,蔗皮青绿色,适宜鲜食,同
时具有脆、甜、香、软、爽口等品质特点。
4 产地环境
宜选择远离污染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 pH 5.6~7.5的壤土。
其他环境条件应符合 DB45/T 409 的规定。
5 种植前准备
5.1 整地
12月中下旬犁地深耕,翻耕深度 25
cm~30 cm,充分曝晒。下种前进行精细整地,使耕作层土壤细、
碎、深、松。
DB 4503/T 0032 —2022
2 5.2 整畦、开种植沟
3月上旬整畦,畦面宽 2.5 m~2.6 m,沟宽0.3 m~0.4 m,沟深0.2 m~0.3 m,畦面开 2条种植沟,沟
深0.1 m,种植沟间距 1.4 m~1.5 m。
5.3 施基肥
5.3.1 施肥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5.3.2 施肥方法
播种前,每 667 m2施有机肥料 400 kg~500 kg,复合肥(15-15 -15)20 kg~30 kg至种植沟中,施肥
后肥料与种植穴浅层土壤拌匀。
5.4 种苗选择与处理
5.4.1 选种
选取蔗芽饱满,芽鳞新鲜,无虫伤、无病变、粗大的蔗茎作种。
5.4.2 砍种
剥去种茎叶鞘,然后砍成含3~4 个芽的种茎段。
5.4.3 浸种、催芽
下种前3 d,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多菌灵粉可湿性粉剂的 500~1 000倍液浸种
1 h~2 h。沥干水分后,用半腐熟堆肥、温室、淋温水、堆积后薄膜覆盖等方式催芽,温度保持在
25 ℃~30 ℃。催芽至芽体胀大,芽尖突出,种根显露(根点突起)时为宜。
6 种植
6.1 下种时间
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 5 ℃以上时即可种植,以晴天下种为宜。
6.2 下种方法
下种前在种植沟中浇水搅拌成浆状,摊平。线型单条排种,蔗种平放在泥浆面上,芽向两侧,将种
茎略加压紧,使种茎大部分陷入泥浆中,深度以蔗芽基部刚接触土壤为宜,蔗种两端切口用泥浆封住。
在畦两端按照1 %~2%的下种量进行蔗茎假植,用于补苗。
7 田间管理
7.1 查苗补苗
齐苗后发现断垄缺苗时,用预先假植的蔗苗补植,或移密补稀。
DB 4503/T 0032 —2022
3 7.2 间苗
5月中旬至6月上旬,间苗,去除多余分蘖、小茎、弱茎和病虫害茎,每667 m2留蔗苗3 500~4 000
株。
7.3 追肥、培土
7.3.1 第一次追肥培土
间苗后即时培土,每 667 m2施10 kg尿素,培土高度 5 cm~10 cm。
7.3.2 第二次追肥培土
6月下旬,拔节初期,每 667 m2施复合肥( 15-15-15)50 kg或菜籽麸100 kg或花生麸 100 kg,培土高
度10 cm~15 cm。
7.3.3 第三次追肥培土
7月下旬,拔节中期,每667 m2施复合肥( 15-15-15)100 kg,培土高度 10 cm~15 cm。
7.3.4 第四次追肥培土
8月下旬,拔节盛期,每667 m2施复合肥( 15-15-15)50 kg,培土高度10 cm~15 cm。
7.4 水分管理
7.4.1 下种至出苗阶段,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遇旱浇水保湿。
7.4.2 齐苗后至培土前阶段,勤灌、浅灌。
7.4.3 拔节期,保持田间土壤表土润而不湿。
7.4.4 成熟期,保持田间土壤表土润而不湿,干而不白。
7.4.5 收获前30 d停止灌水。
7.5 剥叶
拔节期每隔 30 d剥叶1次,剥除枯、黄、老、病叶,并移出田外。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对象
主要虫害有二点螟、大螟、甘蔗绵蚜、甘蔗蓟马、叶螨及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地老虎、蛀天牛
等);主要病害有虎斑病、梢腐病、凤梨病、锈病等。
8.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 辅助以
安全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
DB 4503/T 0032 —2022
4 8.3 农业防治
选择健康种苗,合理轮作, 2~3年水旱轮作一次,合理密植,深沟高畦,清除残茬,整洁田园,及
时清除杂草。
8.4 物理防治
每30×667 m2放置一盏杀虫灯,安装高出植株 20 cm以上,每 667 m2安装甘蔗螟虫性诱剂诱虫笼一组。
8.5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瓢虫、蜘蛛等捕食天敌。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
8.6 化学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参见附录 A。药剂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收获前 30 d内不应
使用农药。
9 采收
11月下旬,青皮果蔗高度达到 2 m以上,表皮光泽,口感脆甜,田间锤度不低于 14%时开始采收,
霜冻前采收完毕。采收时,从根基部挖起,除去须根,砍掉梢叶,扎成 10根/捆。
10 贮藏
10.1 室内贮藏
温度5 ℃~8 ℃,横放地面,根梢方向一致,叠放整齐,堆放高度 50 cm~60 cm,用梢叶覆盖。
10.2 室外坑藏
10.2.1 挖坑贮藏
选择地势较高、土壤干燥、排水畅通、四周无污染源、运输方便的地块挖坑贮藏。坑宽视贮藏量而
定,坑深0.5 m,坑长10 m~20 m,坑底中间开排水沟,宽0.2 m,深0.2 m,底部垫蔗叶,整齐堆放,顶
部盖上蔗叶,细泥严封。
10.2.2 蔗沟贮藏
利用地势较高的蔗沟,底部垫蔗叶,蔗根向两头,蔗梢相对排放,堆放高度 0.5 m,盖上蔗叶,细
泥严封成龟背形,四周开排水沟,以防积水。
10.2.3 坑藏高温措施
及时检查窖坑,防止烧窖。气温较高时,根部适当浇水,并每隔1.5 m~2 m开一个通气孔。
DB 4503/T 0032 —2022
5 11 留种
采收时选留种。选择生长均匀,种芽壮,节间粗大,无水裂,无病虫害的蔗株做蔗种,采收时带根
挖起。蔗种贮藏方法与室外坑藏相同,注意灭菌、防腐。
12 生产档案
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包括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生产技术、病虫
害的发生和防治等,参见附录B 。
DB 4503/T 0032 —2022
6 附录 A
(资料性)
青皮果蔗主要病虫害防治
青皮果蔗主要病虫害防治见表A.1 。
表A.1 青皮果蔗主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 防治方法
凤梨病 (1)2%石灰水浸种 1 d~2 d;
(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浸种 1 h~2 h。
梢腐病 (1)种茎消毒;
(2)苗期施肥适量,N 、P、K合理施用,不偏施 N肥;
(3)6~7张叶开始喷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00倍、80%乙蒜素乳油 6 000~8 000
倍液喷雾,每 14 d喷1次,连续 4~5次;
(4)对发病株每 7 d喷1次,重症病株拔除。
花叶病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茎:健康种苗;
(3)甘蔗生长期加强对蚜虫的防治,及时施药;
(4)适时除草,减少该病寄主,避免与玉米、高粱等作物间作、邻作。
赤条病 (1)加强田间管理
DB4503-T 0032-2022 五通青皮果蔗栽培技术规程 桂林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18 17:30:5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