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CCS B05 廊 1310 坊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10/T 277—2022 中棚生姜种植技术规程 2022 - 08 - 10 发布 2022 - 09 - 10 实施 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10/T 277—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廊坊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三河市菜营蔬菜专业合作社、三河市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齐福高、张娜、刘大为、李凤芹、俞淼、薛旭宏、王淑燕、郑蒙、屈殿兵、康 菁。 I DB 1310/T 277—2022 中棚生姜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棚生姜的产地环境、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 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廊坊地区中棚生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4455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生产环境应符合NY/T 391规定。姜田应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微 酸性的肥沃壤土,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宜选用新茬地,不宜选用上茬栽植茄子、番茄、辣椒、马铃 薯等茄科作物的地块以及连作地块。 5 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中棚生姜生产中使用的微生物肥料应符合GB 20287规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物有机肥应符合NY 884规定;生产过程中肥料使用的原则和要求应按NY/T 496执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应符合GB/T 8321 规定,农药使用过程应按NY/T 1276执行。 6 生产管理 1 DB 1310/T 277—2022 选种与处理 6.1.1 选种 在播种前40 d(2月下旬-3月上旬)进行选种处理。根据栽培目的和市场要求选择优质、丰产、抗 逆性强、耐贮存的优良品种,如:中姜1号、中姜2号、鲁姜一号等。选肥大饱满、皮色光亮、不干裂、 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姜块做种。 6.1.2 浸种 使用20%噻菌铜500倍液,浸种5 min。 6.1.3 晒姜 浸种后的姜种,放平摊在向阳的平地上每天翻晒3 h~4 h,晒种1 d~2 d。傍晚收进室内或进行遮盖, 以防夜间受冻。 6.1.4 催芽 将晒好的姜种装筐后,采用堆垛催芽,在相对湿度80%~85%、温度18℃~28℃条件下变温催芽。即 前期25℃~28℃,中期22℃~24℃,后期18℃~22℃。姜筐堆垛高度1.6 m左右,单筐起垛,垛间距0.5 m,堆体外覆塑料薄膜、保温被保温,可加盖二膜保温,或进行临时加温。催芽时姜垛堆体积不应过大, 应确保垛体底部、上部、周围及姜堆内部空气流通。30 d后,幼芽长度1.0 cm~1.5 cm,种芽基部饱满 肥大,无白根长出即可。 6.1.5 掰姜种 将姜种掰成100 g左右的姜块,每块姜种上保留1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掰除。 姜田整理 6.2.1 整地施肥 生姜田年前需整地施肥,每亩撒施腐熟农家肥4 m³~5 m³,5亿/g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100 kg~ 150 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30 kg。深翻,深度40 cm以上。疏松土壤,要求土壤细碎,地面平 整。 6.2.2 开沟 利用小型开沟机按行距70 cm,沟宽10 cm、深度30 cm~35 cm进行开沟。 6.2.3 建棚消毒 播种前1周,建造热镀锌钢拱架中棚,跨度9 m、脊高1.5 m~1.6 m,棚边1 m处高1 m以上;棚间距1 m~ 1.2 m棚外覆盖聚乙烯棚膜,厚度0.1 mm,棚膜应符合GB/T 4455要求。中棚搭建完成后,全棚喷洒一遍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消毒,至播种前密闭棚室。 播种 6.3.1 播种期 2 DB 1310/T 277—2022 在3月下旬-4月中旬,棚内5 cm地温稳定在l6℃以上时开始播种。 6.3.2 播种密度 株距20 cm~25 cm,密度4000株/亩~4200株/亩,亩用姜种量400 kg~500 kg。 6.3.3 种肥 播种前在沟内施用种肥。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4 kg~5 kg,生物有机肥60 kg、枯草芽 孢杆菌微生物菌剂10 kg。撒施肥料后覆土5 cm~10 cm,肥土混匀搂平。 6.3.4 播种 将姜种排放在沟内,姜芽朝向一致,覆土5 cm。 6.3.5 浇水 对播种完成后的姜地浇1次透水,每亩随水冲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5 L。 田间管理 6.4.1 水肥管理 6.4.1.1 幼苗期,当出苗率达到 80%以后,及时浇一水。每亩随水冲施大量元素水溶肥 2.5 kg,枯草 芽孢杆菌菌剂 5 L 和海藻生根液 2 L。 6.4.1.2 进入三叉期(有 1 对侧芽长出),应保证土壤湿润,根据墒情适当浇水。每隔一次清水,随 水冲施大量元素水溶肥 3 kg 和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5 L。5 月上中旬后进入培土期后可以结合培土加强水 肥管理。 6.4.2 光照管理 6.4.2.1 网。 6.4.2.2 6.4.3 当生姜出苗率达 50%时,开始进行姜田遮阴。晴天上午 10 点-下午 2 点覆盖遮光率 30%的遮阳 薄膜上有水滴时应于每天上午采用震动棚膜的办法使其均匀落下,防止影响光照。 温湿度管理 幼苗期,白天气温控制在28℃~30℃,夜间16℃~18℃,湿度60%~65%;生长期,白天气温控制在 20℃~25℃,夜间常温即可,湿度45%~55%,及时采取放风、覆盖遮阳网、浇水等措施控制棚内温湿度。 6.4.4 设施回收 5月上中旬,棚内地温平均达到25℃时,拆下棚膜,将拱架按顺序收好,做好防潮、防腐措施,以 重复利用。 6.4.5 培土管理 6.4.5.1 第一次培土,5 月上中旬随沟每亩撒施生物有机肥 60 kg 和微生物菌剂 10 kg,培土 7 cm,每 亩随水冲施氮磷钾水溶肥 3kg。 6.4.5.2 第二次培土,6 上旬每亩随沟撒施微生物菌剂 10 kg;培土 10 cm,每亩随水冲施氮磷钾水溶 肥 3 kg。 3 DB 1310/T 277—2022 6.4.5.3 第三次培土,6 月中、下旬每亩随沟撒施生物有机肥 60 kg;培土 20 cm,每亩随水冲施二次 高钾水溶肥 10 L 和海藻生根液 1 L,此时浇水间隔 10 d~15 d。 6.4.6 中耕 在生姜整个生育期,及时中耕、除草。 6.4.7 排涝 雨季来临时,应搞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做到沟沟相通,雨后必须及时排水,做到雨停水干。 7 病虫害防治 生姜生长期内需要防治的病虫害主要有:姜螟、小地老虎、姜瘟病、茎基腐病、斑点病等。防治常 用药剂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A。 8 采收 采收时间 在11月上中旬进行采收;用于加工嫩姜可在旺盛生长期(7月~8月)收获。 采收方法 可选用小型生姜收获机将姜株翻出,轻抖泥土,然后从地上茎基部以上2 cm处削去茎秆,摘除根须 后,即可入窖或出售。 4 DB 1310/T 277—2022 附 录 A (资料性) 生姜生长期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的使用方法 A.1 生姜生长期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的使用方法见表 A.1。 表 A.1 生姜生长期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的使用方法 防治对象 药剂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亿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 姜螟 病毒悬浮剂 苏云金杆菌用100亿/g活芽孢 可湿性粉剂 每亩每次制剂施用量(兑水 30kg)或稀释倍数 安全间隔期 施药方法 1500倍~2000倍液 14 d 喷雾 50 ml~80 ml 14 d 喷雾 1000倍液 14 d 喷雾 小地老虎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5000倍液 14 d 喷雾 姜瘟病 57.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400倍液~600倍液 28 d 喷雾 喷施20%噻菌铜可湿性粉剂 300倍液~500倍液 28 d 喷雾 600倍~800倍或 30 d 喷雾 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600倍液 14 d 喷雾 25%腈嘧菌酯乳油 1000倍液~1200倍液 14 d 喷雾 茎基腐病 叶面喷施77%硫酸铜钙可湿性 粉剂 斑点病 施药时间 防治3次,间隔15 d 防治3次,间隔15 d~20 d 防治3次,间隔15 d~20 d 防治3次,间隔7 d~ 10 d 防治2次,间隔15 d 防治3次,间隔7 d~ 10 d 防治4次,间隔20 d 防治3次,间隔7 d~ 10 d 防治3次,间隔7 d~ 10 d 5
DB1310-T 277-2022 中棚生姜种植技术规程 廊坊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09:43:40上传分享